岑於:「選擇困難」其實很有快感?

2017-10-06
 
AAA

choose1.jpg

都市生活,食飯逛街到處都是「選擇」,不少人都自言有「選擇困難症」:一大堆選擇放在眼前,反而無從入手。有時候,就是做選擇本身,就花了很多時間。這種情況,心理學稱為「選擇超負荷」(choice overload)。對成年人來說,「選擇困難症」很多時在於擔心錯過了較好的選項。但是對兒童心理學來說,過多選擇會否令「選擇」本身搶去了孩力對事物的專注力,則是他們關心的問題。 

為了了解選擇數量對孩子專注力的影響,學者Michal Maimaran對學前教育階段的孩子進行了幾個實驗,觀察他們是否也有「選擇困難」的問題。首先,她把孩子分為兩組,分別給予不同數量的「Curious George」系列兒童圖書。一組給予兩本,另一組則七本。觀察發現,後者需要花更多時間做決定,這某程度上印證了,除了成年人之外,小孩子也會有「選擇困難症」。更重要的是,後者選擇了圖書後,能夠專注讀書的時間比前者低。這某程度上可以理解為,當孩子知道面前還有很多選項的時候,即使作出了選擇,亦難以專注投入,享受當中樂趣。 

在下一輪觀察,Maimaran嘗試了解孩子們對「做選擇」的態度。交談當中,孩子們指出,很多選擇的時候令他們感覺很為難,總是舉棋不定。不過他們同時提到,很多選擇的時候即使覺得很為難,選擇的過程十分有趣味,而如果讓他們在兩個情境中二擇其一,他們仍然希望有很多選擇。 

Maimaran認為,這是一個很不理想的結果。因為這意味著,孩子們傾向享受選擇過程帶來的趣味,多過對自己的選擇專心致意,從而獲得滿足感。因此她忠告家長,在生活事務上讓孩子自己做選擇本身是重要的,因為孩子可以從中學習做決定,並為自己做的決定負責任。但給予太多選擇的話,則有可能導致他們朝三暮四,錯過了很多事情本身的樂趣。 

那麼,成年人是否也會有同樣情況呢?Maimaran指出,現時還未有學者對成年人做同樣研究,難以斷言。不過,她估計由於成年人時間成本一般比較高昂,因此經過長時間選擇後,也許會反而更專注自己的決定,以證明自己用來做選擇的時間沒有白花。 

 

資料來源:Kellogg Insight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幼兒在面對陌生的環境與陌生人時,之所以會有不同的反應,原來在於與他們的照顧者的依附類型,而依附類型則是由照顧者給予怎樣的照料有關。

    施洛洐  2019-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