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然:從英國政客被拒看時局大勢

2017-10-19
悠然
學研社成員、香港資深政治評論員
 
AAA

444.png

近日中英有一次小規模的外交,本是小事情,卻反映了大格局的改變,香港是英國昔日的殖民地,是今天中國的特別行政區,世局此消彼長,港人不得不深思。

事件是這樣的,英國保守黨人權委員會副主席羅哲斯(Benedict Rogers)被香港拒入境。英國外長約翰(Boris Johnson)發表聲明要求香港及中國政府解釋,而英國的大哥美國也來湊熱鬧,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CECC)共同主席、共和黨眾議員史密斯(Chris Smith)譴責香港及北京當局禁止羅哲斯訪港。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回應簡單有力,也意味深長:「允許誰入境,不允許誰入境,是中國的主權。」

羅哲斯為什麼來不了香港?這應和他揚言要到香港監獄探視正在服刑的激進反對派人士有關。但如果我們只把它當作一場外交小風波,卻是大錯特錯。

如果我們還記得今年七月,外交部發言人陸慷的一番話,那就會豁然開朗,他說:「《中英聯合聲明》作為一個歷史檔,不再具有任何現實意義,對中國中央政府對香港特區的管理也不具備任何約束力…..英方對回歸後的香港無主權、無治權,無監督權。希望上述人士認清現實。」

中國抬頭 外交態度亦趨強硬

陸慷的話還引發一波《中英聯合聲明》「失效」爭論。事實上,如果我們細看《中英聯合聲明》有關香港回歸後如何管治的問題,是第三條的中方單獨聲明,而非中英的聯合聲明,即早在1984年,中方已認為「英方對回歸後的香港無主權、無治權,無監督權。」陸慷的說法不過在三十多年後,把話再說一次而已。

今天,羅哲斯被拒入境,是中國把陸慷的話用行動表達出來,是一個重要的外交表態,也表明中國的外交政策轉向強勢,不會再對曾經的日不落帝國假以顏色。究其原因,是中國的外交戰略在習近平治下呈現翻天覆地的變化,從「韜光養晦」到「有所作為」,從釣魚島巡邏到南海造島,再到「一帶一路」,並在今年主動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四面出擊,目不暇給。

另一邊廂,曾是世界一流強國的英國在過去一百年衰落頗速,去年的自殺式脫歐,更是宣告它從二流向三流邁進,處境尷尬。今天的英國已沒有本錢和中國爭鬥,外長約翰遜只能表個態,向國民交代一下而已,正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今天的中國已大可以完全不在乎英國的態度,中國在乎的是英國的小動作有沒有損及中國的利益,所以林鄭說的「不排除拒彭定康入境」,看來也不一定是官話。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如果英國政府不再容許英國法官接受香港終審法院非常任法官的任命,等如英國違背《中英聯合聲明》的承諾,打擊香港的法治,打擊香港司法制度的聲譽和威信,並且把責任推到中央政府身上,其心可誅。

    黎棟國  20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