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ry:為什麼本地中醫業發展一直落後?
本港的中醫於醫療體系之中一直處於尷尬位置,雖然本地三所大學於九七後相繼開辦中醫內外全科醫學士課程,但畢業生起薪點甚至比護士更低。縱使多年來有所提升,但面對內地中醫畢業生來港考牌執業,中醫師人數達七千多位。業界中各個從業員面對龐大競爭,令中醫師們搵食艱難。這源於本港的醫療系統一直以西醫為主,中醫給人的印象卻是不專業,不科學和見效慢。即使在公立醫院的醫生供不應求的情況下,中醫師卻是供過於求。這個現象令人不禁疑惑,究竟中醫於本港醫療體系中,是否只能擔當輔助保健的角色,上不了檯面?面對急症室不勝負荷的情況,加入中醫急症服務,又是否完全不可行?
中醫治病亦能快狠準
政府於訂立《中醫藥條例》後,已交由醫管局分階段設立十八間公立中醫診所,亦有中西醫結合化療中心。縱使公立中醫服務增加,但不見得有效緩和公立醫院西醫服務所面臨的壓力。其中一個主因是民眾對中醫的偏見,病人患病之際以西醫為優先選擇。坊間認為,中醫見效慢而療程長,只適宜用於調理身體。對於小至傷風感冒,大至臟腑發炎,西醫遠比中醫可靠和有效率,但事實上卻不見得如此。對於疾病控制,中醫在臨床上亦能達到一劑服後病見消減,三劑已近痊癒的效率。就似風熱或風寒犯表症(即傷風感冒),往往服兩劑銀翹散或桂枝湯便能見癒,不是非服抗生素不可。將藿香正氣散,六一散等傳統藥方用於不同的吐瀉症狀上亦可收立竿見影之效。從臨床經驗來看,中醫控制疾病,不一定比西醫慢。
急症救逆,起死回生
對於發病驟急之症,中醫亦非束手無策。透過針灸,接骨法,處方烈性藥沖劑,點神燈等療法,皆能應對。尤其是針灸的功效特別顯著,例如急救中風病人,中醫可用十宣放血法,刺激人中,印堂,合谷等穴令病人甦醒。近年中藥顆粒沖劑的出現,令沖調中藥變得快捷方便。從前筆者曾讀到古代郎中用人參附子生薑湯來回天救逆,將此類急救湯藥以沖劑形式提供與彌留之際的病人亦非不可。針對不同急症,傳統組方如紫雪丹,至寶丹等皆可應用。由此可見,政府大可嘗試將中醫引入急症室,讓病人可以獲得全面的治療。
中西合璧 最為可取
無可否認,中醫其中一個最大的缺陷,乃是其外科遠較西醫落後。面對器官衰竭,癌症等等,皆無法以手術方式根治問題。但畢竟中醫發展已有千年,遺留下不少精闢獨到的醫理,可與西醫互相參照,不可全盤否定之,也不妨參考內地,在病人做完重大手術後,也有給中藥病人。本港中醫資源豐富,政府不妨考慮多將之運用於公營醫療中,萃各大家之精華,集百家之大成,以解燃眉之急,亦同時進一步提升香港醫療水平。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