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天權:大嶼山北岸的廟宇與節慶

2017-12-19
陳天權
自由撰稿人
 
AAA

HH1.jpg

由東涌至大澳的一段東澳古道,全程13公里,但輕鬆易行。一般遠足人士由東涌起步,為了趕及中午抵達大澳,一路上馬不停蹄,甚少留意所經過的村落和歷史建築,因而錯過了認識大嶼山鄉郊文化的機會。

東涌與大澳之間有多條村落,包括䃟頭村、沙螺灣村、䃟石灣村、深石村和深屈村。途中的歷史建築有侯王宮、把港古廟、三山國王廟和嶼北界碑等。到了大澳,寺廟更多,大型的有楊侯古廟、新村天后古廟、關帝古廟、洪聖古廟和龍巖寺,較小的有福德宮和華光古廟等。再遠一些的二澳和汾流,還有海神古廟和天后古廟。

大澳四大古廟

最受大澳居民重視的廟宇是楊侯古廟、新村天后古廟、關帝古廟和洪聖古廟。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三個漁業行會聯合舉行龍舟遊涌,他們先到這四間廟宇請出神像放在神艇上,再由龍舟拖行巡遊大澳水道,祈求保境平安。

這四間廟宇以楊侯古廟的地位最高,該廟位處寶珠潭,背靠寶珠山,是漁船出入必經之道。兩旁有獅山與虎山環抱,形成「獅虎爭珠」格局。昔日居民擔心獅虎相爭,殃及池魚,因此在寶珠潭建廟坐鎮。但為何在廟宇供奉楊侯(侯王)? 這是什麼神祇,如此受大澳漁民信奉呢?

在九龍和新界多處地方都可見到侯王廟,大嶼山除了大澳外,東涌和昔日的石壁鄉也有侯王廟,誕期各有不同。大多數地方的侯王廟採納20世紀初學者陳伯陶之言,認為楊侯(侯王)乃宋帝昰、宋帝昺的舅父楊亮節,此人是南宋末年忠臣,始封侯,晉封王,故稱「侯王」。但亦有學者認為宋代並無「侯王」封號,「楊侯」可能是指姓楊名侯的人,死後被尊稱為王,亦有可能並非專指一人。

生活在大嶼山的村民終日與水為伴,他們信奉的侯王是否指楊亮節值得商榷,或可能僅供信眾祈求風調雨順的水神。由於沒有官方文獻或古碑記述,歷史學家至今仍意見紛紜。

HH2.jpg

眾神的節慶

除了端午遊涌,大嶼山北岸每年有許多神誕。若將神誕日期臚列出來,就會發覺由農曆正月至九月,差不多每個月都有誕期。規模較大的神誕會搭棚演出神功戲,例如農曆正月大澳的土地誕、四月汾流的天后誕、六月大澳的侯王誕、七月沙螺灣的洪聖誕和八月東涌的侯王誕等,成為村民重要的娛樂活動。


大澳有3間細小的土地廟,包括福德宮、創龍社土地廟和半路棚土地廟,前者在農曆正月二十日演戲賀誕,另外兩個只有拜祭,日期並不固定。土地誕之外,大澳與鄰近地區的神誕還有農曆二月十三日的洪聖誕、三月十五日的海神誕、四月十七日於新村天后古廟舉行的金花夫人誕、四月十三日於大澳舉行的汾流天后誕、六月初六的侯王誕、六月廿四日的關帝誕、農曆七月沙螺灣把港古廟的洪聖誕、八月十六日東涌侯王宮的侯王誕,以及九月二十八日大澳華光古廟的華光誕等,由不同地方人士舉辦,規模大小不一,輪流慶祝,令大嶼山北岸充滿節誕氣氛。

把港古廟洪聖誕

沙螺灣的把港古廟全港只此一家,廟內供奉把港大王。該村經常受強風和潮水打擊,早年村民請風水先生到來勘察,在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建議興建一座廟宇,供奉神靈守護海灣。其後有村民夢見神靈,醒後繪出容貌,攜圖畫到新安縣城請工匠雕造神像。工匠看了繪圖,直指店內一尊容貌相似的洪聖像。村民因此得悉把港大王就是洪聖大王,亦即南海的海神。

洪聖誕一般在農曆二月十三日,但沙螺灣的洪聖誕卻在農曆七月前後。前村長李志峯解釋,該村原本在農曆二月十三日慶祝洪聖誕,1968年把港古廟重建完成時,新界南約理民官屈珩(E B Wiggham)建議改在8月其中一個星期六(農曆七月前後)賀誕,使大嶼山北岸各神誕分開慶祝。村民同意,並由該年起每年賀誕演出神功戲。

當時正值六七暴動後一年,政府希望借助民間節慶疏導市民對政府的不滿情緒,故此提議將沙螺灣的洪聖誕延後至8月舉行,避免與大澳的洪聖誕相撞。8月正值暑假,學生有時間參與籌辦工作,有助風俗薪火相傳。

HH3.jpg

隱世寺廟

大澳眾多寺廟中,以坑尾村的龍巖寺和橫坑村的華光古廟最為外界陌生,甚少遊人涉足。據《大嶼山志》記載,龍巖寺建於民國十八年(1929年),由惠東平海的龍泉庵的朱大仙分支出來。朱大仙為民間宗教神靈,盛行於港澳的漁民社區,在中國神譜不見經傳。

據說昔日有吳姓漁民患了重病,到龍泉庵向朱大仙祈求,痊癒後按承諾建廟供奉,其後選擇在大澳建立龍巖寺。自此朱大仙信仰隨漁民流傳到澳門,之後再到香港,如今港澳兩地的避風塘每年仍有水上人在漁船上舉辦朱大仙水面醮。

今天走進龍巖寺正殿,可見中央供奉佛祖釋迦牟尼,兩旁為觀音和朱大仙。該寺每年最熱鬧的日子是農曆三月的朱大仙醮會,廟前蓋搭臨時棚,給僧侶進行四日三夜的法事,超度水陸亡魂,每隔十年更舉行七晝連宵的大醮。

橫坑村的華光古廟始建於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全港獨一無二,廟內的神像也與戲班供奉的華光先師像不同。過去曾有梨園子弟到大澳的華光古廟參拜,但由於位置偏遠,香火日漸寥落,誕日亦不復熱鬧。

今天去大嶼山北岸旅行,一般人只將焦點放在大澳,沒有留意其他村落,更遑論探索鄉村歷史與節慶風俗。民間神靈各有誕期,村民同心協力舉辦賀誕活動,展現多姿多采的宗教文化,為市區所罕見。雖然大部分村民已遷往城市居住,但每逢誕期都會回鄉一聚,維繫鄉情。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及圖片獲《灼見名家》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 相信很多人一聽到三年零八個月這個名字,都會聯想這是抗日戰爭時香港被日軍佔領以及統治的時期。在香港淪陷之前,其實港英政府曾經作出頑強的抵抗,令到日軍本來打算以一星期就攻陷香港的計劃,被守軍硬拖至十八天才攻陷,後世稱為「十八日戰爭」。本文旨在述說香港義勇軍可歌可泣保家衞國的事蹟。它的組成來自香港不同種族居民,規模雖小,卻發揮強大作用,甚至在戰後被港英政府公布御賜「皇家」榮銜。

    香港歷史文化研究會  2023-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