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1日 | 星期二
 

陳東岳:空置土地不等於可使用土地

2018-02-22
陳東岳
香港專業人士協會常務副主席
 
AAA

P1.jpg

隨着香港人口驟增、經濟蓬勃發展,土地短缺的問題反之愈益明顯。不少團體就增加土地供應提出各種意見,當中建議政府開發「那些表面上空置用地」的呼聲最高。

然而,細心審視這些「用地」,不難發現大部分都是「不能用的地」,與其把焦點放在這些七除八扣後所剩無幾的地塊,不如花精神研究較長遠的可行方案,例如擱置多時的填海造地。

大部分地塊較北發展

根據團結香港基金發表的「政策研究系列的土地及房屋政策研究系列」報告,引述2012年的空置政府用地統計數字顯示,共有952.5公頃的空置政府土地劃為住宅或商業用地,面積約相當於48個維多利亞公園;同時,亦有1201.2公頃、約相當於63個維多利亞公園的空置土地劃為鄉村式發展地帶。

P2.jpg

這些空置的住宅、商業或住宅和鄉村式用地的總面積超過2100公頃,單以面積計,比將軍澳新市鎮的面積更大。不過,實際上,這些用地卻不能發展成一個新市鎮,甚至大部分不能發展作高密度住宅用途。

發展局亦心中有數,上述的只是表面數字。首先,發展局也承認,在上述的土地面積中,由於受到很多因素限制,當中大部分地塊均視為不適合發展,或有關地塊只是具有較低的發展潛力。

最基本的原因為,這些空置土地包括人造斜坡、道路或通道,以及面積小於0.05公頃的小型地塊等。因此,若扣除上述的土地面積後,分別只有391.5公頃及932.9公頃的空置政府土地可劃分為住宅/商用和鄉村式用地。

縱然扣除這些基本限制因素,發展局亦同時指出,剩下的391.5公頃住宅及商業用地,亦非全部可進行發展,因為未批租或撥用的政府土地,其中不少是形狀不規則的地塊,例如建築物之間的空隙、後巷,以及現有發展、公路或其他設施邊旁的狹窄地塊,未必適合作房屋發展之用。

真實的數字令人失望,但更令人失望的是,香港正處於土地需求殷切之際,社會的討論焦點仍然落在這些不能用的土地上,多方促請政府應優先利用現有的空置政府住宅用地和鄉村式用地,然後再進行其他土地開發項目,例如填海及發展新界地區,白白浪費不少時間。

P3.jpg

除了現有「空置」政府土地有多種局限,並非為最佳發展新用地可行之途,另一點廣為公眾忽略的是,政府的空置土地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當中大部分劃為低密度住宅而非較高密度,意味即使擁有發展潛力,其中許多所謂空置政府地塊實際上無法進行大規模及高密度的發展!

基金會團隊調研顯示,很多地塊都以條紋狀展示,這些地塊通常為現有發展地區與道路之間的狹窄區域,例如屋村的邊緣地區;在較大發展地區的建築物之間的區域,即建築物之間的空隙,例如屋村內各大廈之間的空間,以及山邊的樓梯用地。

由於這些地塊面積相對較小,形狀不規則,並且緊貼現有的道路或其他住宅區,因此不大可能加以發展。

填海造地阻力較小

至於部分地塊被視為不大可能發展的原因是,缺乏公共交通連接,或給現有的建築物佔用,例如部分位於大浪灣附近的地塊,很難透過陸路進入,四周更由廣闊的綠化地帶環繞,如斯環境,便大為降低該地塊的發展潛力,尤其是難以進行較大規模的發展項目。

至於所謂適合發展的932.9公頃的鄉村式用地,不少是小型地塊,由於面積太細,加上過於分散,在其上作房屋發展都是困難之事。

初步資料顯示,當中複雜的原因眾多,包括後巷、臨時建築物、斜坡、墓地、骨灰場、認可鄉村範圍以外,或是位置偏遠、處於環境敏感地區及屬於前基建工程用地等。

然而,不論地塊面積大小及好壞,一旦政府決定開發,亦勢必面臨巨大挑戰,例如需要大規模的地盤重整工程、清理、重新安置和改善交通基礎設施,然後才能進行房屋發展,而這些過程都相當耗時,兼且昂貴。

面對以上提及的種種先天及後天掣肘,我質疑為什麼填海造地的建議不屬主流討論點。透過在維多利亞港以外增加建造土地,可直接提供廣闊而平坦的土地予各界使用,免卻上述政府空置用地的先天局限,而且填海造地所面對的阻力亦相對較小。

我則認為,增加土地供應不能依靠單一方案,大可多管齊下,以填海為主軸,輔以檢視空置用地的可行性,制訂長遠土地增建策略,解決土地不足之困。

 

文章原載《信報》2018年2月20日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關鍵爭議點在於政府要收回的這部分土地,對高爾夫球場的所謂「歷史價值」、日後舉辦賽事的影響是否屬於根本性的;否則,香港哥爾夫球會就是無理取鬧!至於球會本身,與其擔憂土地能否有效開發,替政府操心;不如關心一下自己。

    魏開星  2023-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