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死侍2】李美:係好笑過癮,但成也彩蛋、敗也…

2018-05-30
 
AAA

dp2.jpg

(死侍2電影劇照)

2年前,尺度大、笑位多的《死侍:不死現身(Deadpool)》殺出一條漫畫英雄片新路,叫好叫座;2年後的今日,《死侍2(Deadpool 2)》依舊尺度大、笑位多,彩蛋也更多,可是這不代表電影質素好了,相反本片卻更為鬆散,戲劇衝突說服力不足。成也彩蛋與笑位,敗也彩蛋與笑位,鋒頭完全蓋過戲情主戲,被它們牽著鼻子走——可以說,本片正好作為近期另一極成功例子《挑戰者1號(Ready Player One)》的反面教材。

Deadpool是Marvel漫畫中半正半邪的角色,是生化實驗下的犧牲品,擁有自我復修的能力。此角色首度登上銀幕,是在2009年的《變種特攻之狼人外傳》,不過當時只是陪襯角色。2年前負責電子遊戲視覺效果出身的Tim Miller掌鏡《死侍》首集,大放異彩;今集輪到《殺神John Wick》導演之一David Leitch執導,則更為著重動作戲。主演的Ryan Reynolds演出賣力,許多插科打諢的段落成功牽動觀眾開懷大笑,此君居功至偉。

電影的笑位密集,重點是戲謔其他流行文化作品。如單純以喜劇成份來評價,本片是成功的;2小時的戲,創作團隊幾乎用盡渾身解數來逗笑。加上導演擅長的爽快動作場面,全片節奏可謂極為明快。在笑彈、動作、血漿這些娛樂元素「轟炸」下,觀眾的確可以用過癮及爽來形容本片的觀影體驗。最後結尾部分,更堪稱近年最令觀眾難忘的彩蛋之一,筆者觀影的場次更是掌聲雷動——當然,於此不含劇透的部分,筆者只能透露至此!

讚完之後要彈。本片娛樂效果十足,笑位也有力。只是以戲論戲,電影予人笑位行先、劇本為輔的觀感。戲劇衝突相對上集薄弱,而猶有甚,乃為營造戲劇效果,竟然加插太多突兀煽情位,予人感覺「搵戲黎做」。如預告所示,電影的新角色多,好像機堡(Cable)等人,惟劇本實在太過側重彩蛋與笑位,導致新舊角色互動欠缺火花,高潮位亦劇力不足。

彩蛋是電影的重心之一,可是本片卻造成了本末倒置效果。早前《挑戰者1號》巧妙地將海量彩蛋化成紮實劇本,沒有反過來被彩蛋牽住走;今次《死侍2》的「彩蛋化」比上集多,有相當部份的對白及情節與戲謔其他電影有關,但就如年前的《搞乜鬼奪命雜作》系列般,電影反而被枝節搶去大部份焦點。第一次看觀眾可能會大笑,感到滿足;但如第二次看,又是否真的耐看?筆者感到懷疑。

 

(注意,以下完全劇透)

來到劇透部分,先容筆者從頭整理一次全片劇情。

電影開場透露死侍求死,之後用短篇幅交待原因,理由時他追擊黑道大佬時遭受伏擊而致女友慘死;其後死侍被X-Men招攬,首次任務是制服失控的噴火男童羅素;但當死侍得悉男童受到不人道對待後,就決心幫助他,並殺死男童所屬醫院的工作人員,結果死侍與男童雙雙坐牢;坐牢期間,來自未來的Cable((Josh Brolin演)要追殺男童,死侍拚命保護男童,並巧合地逃離監獄;死侍決心拯救男童,故組成團隊X-Force;X-Force在截擊載有男童車隊的過程中,得悉男童已跟另一反派「力霸」聯成一線;Cable見狀向死侍道出真相,男童因第一次殺戮而慢慢成魔,因此Cable要殺死男童;死侍卻誓死保護男童,並在壓軸戲碼中死去;Cable受死侍感動,用時間裝置回到過去,救了死侍一命;男童也重歸正軌;死侍後來修好時間裝置,令女友復生,大團圓結局。

一如前述,本片情節、角色繁多,卻不是有條不紊,而是雜亂無章。較早上映的《復仇者聯盟3》以18套電影來架構宏大、綿密的故事;相比之下,來到續集的《死侍2》,則似將可以分拍幾齣電影的素材硬塞進一齣戲中,效果尷尬。死侍女友之死相當突兀,為的就是令死侍「心情低落」;電影主線是死侍誓死保護超能力男童,但二人的情誼卻欠有力鋪排;死侍為男童而犧牲的戲碼,淪為廉價的煽情大龍鳳。

有留意漫畫的觀眾,早就知道Cable並非真正奸角;電影前段營造Cable是大奸角的觀感,後來又他與死侍共同拍檔,同樣欠缺說服力。至於Cable來自未來要撥亂反正的設定,自《未來戰士》已被翻炒無數次,今次再用亦無甚麼新變奏可言。X-Force新成員更像走馬看花,隊員之間的默契還未建立就要「埋牙」,如斯「急就章」窘態與DC失敗巨作《正義聯盟》豈非一樣?

電影最大的彩蛋源自編劇之一、男主角Ryan Reynolds的自嘲。Ryan Reynolds於2011年曾主演改編自DC漫畫的《綠燈俠》,但電影劣評如潮,被不少觀眾恥笑;主角不忌諱這段「黑歷史」,死侍在片末彩蛋中回到過去,「殺死」了接到《綠燈俠》劇本的Ryan Reynolds(即他自己)——正是這種大方且尖刻的自嘲,令觀眾拍案叫絕。另一片末彩蛋,則是本片的死侍「殺死」《變種特攻之狼人外傳》中的死侍,號稱要「調整時間線」——這種異曲同工,又再成為觀眾叫絕的笑位。就彩蛋而言,兩者無疑相當精彩;不過,倘說這是電影最好之處,是不是太過可悲?

本片的彩蛋式對白可用排山倒海形容,惟效果其實失衡,犧牲的是故事的完整性。如片首死侍戲謔狼人電影《盧根》主角死亡、抄襲自己的大尺度;片頭又模仿了007模式;死侍後來無端比較《死侍》與《受難曲》的票房;死侍聲稱本片是如《獅子王》、《小鹿班比》的「家庭電影」;死侍在監獄激戰遇低谷時笑言自己處境如cult片《人型蜈蚣》;死侍以《復仇者聯盟》的角色名字來喚Cable,因為《復仇者聯盟3》大反派Thanos與Cable俱由Josh Brolin飾演……凡此種種的彩蛋還有許多,不能盡錄。固然,此等彩蛋可以是角色的「談資」;不過,卻令主線劇情模糊化,實實在在淪為插科打諢,以致全片俱由此等凌散元素堆砌而成……不必諱言,這絕對是彩蛋運用的失敗示範。

無疑,本片大可能得到「叫好又叫座」的收場,即是代表電影大有機會拍攝第三集。然而,彩蛋多、笑位多,是否足以代表這是好電影?筆者不敢苟同。如果彩蛋竟為一套電影的僅有亮點,這其實是齣「悲劇」--荷里活電影「彩蛋化」之路還可以走多遠?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