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美娟:特首的新招

2018-07-04
麥美娟
立法會議員
 
AAA

LAMC1.jpg

(政府新聞處圖片)

新任行政長官上任已一年,社會的評價大致正面,施政也較過往暢順,可是唯獨市民最關切的房屋問題,似乎令特首束手無策,尤其是過去一年本港樓價又再飊升13%,遠遠拋離打工仔加薪幅度及負擔能力,更令市民擔心自己能否在「樓市大時代」下安居樂業。因此,特首上星期的六項房屋新措施,可說是萬眾囑目,而這些措施確實也頗為全面,不但涵蓋公、私營住宅供應,同時也在資助房屋的售價上作出調整。儘管這些新招當中有虛有實,也未必即時見效,但最少已算是交了功課,不致被市民「負評」。

一手住宅價格及供應料更穩定

對於特首提出新房屋政策,總體我是表示歡迎,因為這些新招既有針對一手樓供應、同時也以公營房屋為主軸,這些都與我和工聯會一直以來的建議相同。例如在私人樓宇方面,今次特首特別修改了預售樓花同意方案,令發展商不能再以「唧牙膏」方式賣樓。這個問題我和工聯會早在2013年已提出,並持續建議政府開設物業空置稅,打擊發展商囤積居奇。我相信實行新的規定以後,私人市場一手住宅的價格和供應都會較為穩定,發展商以「惜售」、「招標」等方式銷售單位的情況將有所收歛,這將會為整體樓價帶來影響。

特首新房屋政策的另一重招,就是將居屋售價與市價脫勾,這無疑是筆者及工聯會長久以來的訴求。事實上有關建議已經歷三屆特首,自2011年復建居屋起,我們便倡議資助房屋以市民負擔能力定價,以滿足能力有限的市民在住屋上的實際需要。而更進一步來說,我們建議資助房屋,例如綠置居,未來應以成本價出售,藉以吸引有能力的公屋居民騰出單位置業安居。而在轉售限制方面,未來也應逐步收緊,以達致將居住為本的資助房屋市場與受投資炒賣波動的私人市場分開。

改變市建局定位 有利無害

另一個值得肯定的新措施就是政府終於願意將市區重建局項目改為資助房屋出售,這個建議本人自2015年以來便不斷提出,可是政府之前都不為所動。事實上,面對本港城市日益老化,市建局未來的項目將愈來愈多,政府借此機會改變市建局的定位及營運模式,讓它在公營房屋有所職能及承擔,自然是有利無害。而特首今次更表明願意動用房屋儲蓄基金來支持市建局興建資助房屋,更解決了市建局最為擔心的財政問題,為他們建屋起了積極作用。如果未來政府繼續動用公、私營機構興建不同類型的資助房屋,公營房屋的供應自會更為穩定,而市民置業時也將有更多選擇。

最後在基層住屋方面,特首今次延續她的理念,擴大過渡性房屋的發展,並在用地、資源、行政等作出支援,這是值得肯定的。然而,如果政府要真正改善基層家庭的住屋困難,下一步更應要考慮工聯會提出的方案,就是為低收入家庭提供租金津貼、為部份樓宇重新推行租務管制,以及擴展物業空置稅至二手市場。我認為只有「三管齊下」實行措施,基層家庭住屋困難的問題才有望真正解決。

調整公私營建屋比例值得期待

過去10年,香港人備受樓價高、住屋難困擾,不但生活質素下降、而居住環境也愈來愈差,不少人的人生也因為置業負擔而變得枯竭、乏味,生活壓力也愈來愈大。雖然我認為特首今次的新招未必能立竿見影,但最起碼展現了政府長遠解決問題的決心,同時也為市場帶來重要訊息,就是特首願意全力解決房屋問題。日前,有消息指特首願意將一直紋風不動的公、私營房屋建屋比例由60:40改為70:30,如果有關措施屬實,特首的房屋新招可說一浪接一浪,十月的施政報告實在值得期待。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展望九月份市況,由於8月12日悉售的油塘新盤親海駅II於月內只註冊了當中的257宗買賣,即仍有約369宗成交將落入九月份的登記數內,連同八月下旬其他銷售的新盤計算,雖然九月初為一手推盤的空窗期,但筆者預料整個九月份的一手私宅買賣登記仍有力上試950宗至一千宗水平,按月料反彈三至四成,有望轉跌為升。

    陳海潮  2023-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