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潮:樓市問題─是他也是你和我的問題

2018-10-09
陳海潮
利嘉閣地產研究部主管
 
AAA

proa.jpg

現今互聯網科技發達,線上資訊流通程度比傳統報刊更快更廣,感謝《思考香港》設下平台,讓社會上各個層面的意見及聲音得以傳遞,務求集思廣益,為香港邁向更好的發展出一分力。筆者的專業為地產行業,而住屋正正是一個十分值得香港思考的問題,今期起將藉此平台與廣大讀者分享樓市資訊及所見所聞,感謝大家一起來思考香港!

此乃筆者在《思考香港》的首篇專欄,碰巧明天(10月10日)就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上任一年多以來,發表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的大日子,相信大家最關注的一定是樓市問題。過去15年來,樓市不斷反覆上升,屢破新高,普遍市民要入市置業都感到異常困難。讓我們先來看看以下一組簡單的數據:

q3.jpg

筆者根據土地註冊處最新數據計算得出,二手私人住宅平均每宗售價已直扣900萬元大關,創下1996年有紀錄以來的季度新高。2018年第三季全港共錄得9,208宗二手私宅買賣登記,涉及成交金額高達828.42億元,即平均每宗二手私宅登記涉資近899.68萬元,除創下96年有紀錄以來的歷史新高外,與次季比較按季升了7.45%;至於與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去年第三季上任同季比較,則升16.11%,並較97年高峰第三季的423.10萬元升1.13倍;若與03年次季(沙士時期)的歷史低位每宗156.37萬元比較,更累升達4.75倍(詳目附表)。

二手私宅平均售價也要900萬元,可想而知一手私宅的造價更高,就直截了當的告訴大家吧,是1,594.92萬元!亦為1996年有史以來的季度第3高水平,對於很多的小市民及打工仔來說,這個價錢已是可望而不可及目標。

造成本港樓價長期高企的一個很主要的原因就是缺地建屋,供不應求。過去一段日子,香港在土地開發及用途方面,社會上都各有不同的意見;但面對樓價日升、供應日缺的情況下,大家實在值得重新思考一下如何去平衡各方利益,達致一個對大眾最有利及最佳的效果。

加快及增加資助房屋的供應、公私營協作方式發展農地及以填海方式增加土地供應等,都是明天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內很大機會觸及的熱門選項。面對社會上對住屋的迫切需要,及不同持份者可能的反對聲音,社會各界實在有必要盡快達成共識,否則一切短、中、長期措施都難以實行,若香港房屋發展寸步難移,則最後苦了的只會是一眾無殼蝸牛,也許是他也是你和我的下一代。

 

利嘉閣地產研究部主管 陳海潮

作者簡介:任職傳媒多年後成功轉行,卻原來從沒有離開過媒體,只是角色逆轉,但交流不斷。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