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諾:當我們在談論中美貿易戰的時候,央媒在談論什麼?
2018年7月,中美貿易戰,這場“迄今為止經濟史上規模最大的貿易戰”發動後,中美兩國不僅在貿易與經濟領域“戰火紛飛”,兩國媒體也開始了史上最強的“嘴炮”較量。而從中央媒體的發聲中,作為讀者的我們,不僅可以從中看出中國政府對於貿易戰的態度,有心人也可以從這種挖掘出政府對於未來的戰略預判。
那麼,當我們在談論中美貿易戰的時候,中國央媒在談論什麼呢?
在鋪天蓋地對中美貿易戰的評論與分析中,梳理出中央對於貿易戰的評論與判斷並不容易。眾所周知,人民日報與新華社是中央媒體中最權威的聲音。本文梳理了兩家媒體從7月開始,對中美貿易戰所發表的“重磅級”評論,從中可以發覺:央媒對於中美貿易戰的評論分為三個階段,分別為:即強力指責美國、鼓勵國民指出未來方向、再次集中火力反駁美國。今後隨著中美貿易戰的持續,未來還將作何表態,也值得進一步關注。
2018年7月6日,特朗普政府正式對來自中國內地價值340億美元的商品加徵25%關稅,標誌著特朗普對華關稅政策正式實施,中美貿易戰也正式開打。7月10日,新華社就發表了題為《美國加征關稅違反國際規則》的評論員文章,這應該是新華社評論的最高級別,作為國家通訊社,代表了官方的態度。文章指責美國的做法違反世貿組織規則,置世貿約束關稅稅率義務於不顧,置中美雙邊利益和全球利益於不顧,開了“違法”的先例。
而此後的一個月內,《人民日報》與新華社開始了“花式”指責美國政府大法,有的義正言辭,慣用成語,如《人民日報》以發表“任平”的文章,說美國政府“言行不一、搖擺不定、出爾反爾”,有的則慣用網路用語,如新華社“辛識平”的文章稱美國自恃實力雄厚,使出一套貿易“霸淩劍法”東砍西殺,美方的“霸淩劍法”分為“狂甩鍋”、“動私刑”與“訛詐牌”三招。
縱使商務部和外交部一再表態“強烈反對”,卻未見美國偃旗息鼓之勢,貿易戰反而逐漸進入白熱化階段,特別是美國於9月18日宣佈開始向中國第二次徵收關稅,國內經濟信心進一步下滑,而中央媒體的口風則由一味指責美國轉為鼓勵國民階段,併發表白皮書講述了一些國家對應策略,以穩定民心民情。
9月19日,《人民日報》發表銳評稱“對於中國來說,‘自力更生,艱苦奮鬥’一直是自己的前進邏輯。任何勢力,都不可能阻攔我們的發展步伐,更不可能迫使我們放棄自己的核心利益。”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9月24日通過新華社發表《關於中美經貿摩擦的事實與中方立場》白皮書,指出中國對待貿易戰的態度及未來走向,即中國將堅定保護產權和知識產權;堅定保護外商在華合法權益,對企業一視同仁;堅定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堅定促進與其他國家互利共贏合作等。
國慶日來臨前夕,《人民日報》9月29日以鐘聲署名發表評論文章稱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上升現象並不足懼,沒有什麼能夠阻擋得了中國前進的腳步,中國都有足夠的定力和能力按照既定部署和節奏做好自己的事情。
10月風波又起。國慶假期期間,美國副總統彭斯10月4日在華盛頓智庫發表演講稱:中國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美國在中國的投資所推動的”,“在過去的25年裏‘美國重建了中國’”。這番言論立刻引起了中央官媒的集中火力反駁。
《人民日報》10月10日大篇幅刊發鐘軒理文章,將美國副總統的言論稱為“天大的笑話”。10月11日,新華社再次登出最高級別的評論員文章稱,美方言論歪曲事實,肆意詆毀中國,充斥著冷戰思維和“唯美獨尊”式傲慢與偏見,讓中美關係蒙上新的陰影。
綜合多篇評論文章及央媒負責人透露可知,首先,中央目前仍不將中美之間的貿易問題定位為“戰”,所有的文章都以“中美貿易摩擦”來代指“貿易戰”。“摩擦”的強度顯然與“戰”不是一個水準上的。罵歸罵,但這個分寸感還是把握得很好的,這顯然是避免一些媒體刻意為當前局勢貼上的“新冷戰”“準冷戰”標籤,以脫離冷戰思維,不將貿易領域內的問題擴展到意識形態上去。
其次,新華社對於中美貿易摩擦的報導要求為“儘量淡化中美貿易摩擦中,中方與美方的矛盾,而要將視野拓展到中美貿易摩擦帶給世界的影響"。官媒評論裏面多次指出的“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不可取,會對全球經濟增長和國際貿易秩序造成危害,就是這種報導思想的擴展。
第三,官媒對美方的駁斥,基本上還是採取守勢,並且“就事論事”。官媒基本是就對方的言論評言論,就對方的手段評手段,既沒有主動去攻擊,也沒有擴展到對美領導人,包括特朗普、彭斯等人的個人政治信用、政治形象等問題上去,不想激化衝突的態度非常明顯。
關於中美貿易摩擦中,不同媒體均有發表多篇評論文章,在此總結最具代表性的媒體表態的級別和筆名內涵。在《人民日報》中,有“鐘軒理”(代指“中央宣傳部理論局”)、任仲平或任平(代表“人民日報重要評論”);而新華社則為辛識平(新華時評)以及新華社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