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景宜:政府鼓勵生育 政策應該相應配合
全球多個已發展地區共同面對的一大問題,就是生育率持續下跌。環顧日本、新加坡等地,新婚夫婦不想生兒育女,年輕勞動力沒有承接的一代,變相令社會人口老化問題惡化,對全世界經濟和可持續發展而言絕非好事。人口有序和健康增長極為重要,年輕人口可以為社會帶來發展動力,補充因為人口老化而失去的勞動力,同時可以支撐政府與社會的未來發展。可是,香港的出生率不斷探底,在全世界的出生率排名更只是倒數第四位,因此政府在鼓勵生育方面需要多想對策,促使出生率能夠從低位反彈。
根據這十多年的數據,數據顯示香港的出生率呈現下跌的長期趨勢,雖然2003年至2011年的粗出生率由低位反彈,但2017年的數字又再跌至2003年的歷史低位附近,令人不禁憂慮將來的出生數字會否再創新低。之前有調查發現,不少夫婦不欲生育,主要原因都是居住問題及子女成長的開支,大幅降低夫婦的生育意慾。政府應該重視有關考慮,對症下藥,解決香港出生率持續下跌的問題。土地房屋是重要問題,但是社福設施如日間託兒中心,優質教育,稅務補貼等都是相關政策,鼓勵市民生育。
在新加坡的經驗就可看到,當地政府為生育夫婦提供現金鼓勵,甚至為子女成長注入資金,投資他們的成長開支,可是新加坡的生育率仍然偏低,甚至比香港還要低。因此,政府假如參考新加坡經驗,未必完全可以為生育問題帶來良方。反而,以房屋誘因鼓勵夫婦生育,可能更為有效。現時不少夫婦,就算決定不生育,也面對非常大的住屋問題,「無殻蝸牛」成為他們心中最大的刺。假如政府和市建局能在大幅增加公營房屋供應的前提下,為這些生育夫婦提供較為廉價的資助單位居住,其實就是最有效提升夫婦生育的誘因。
同時,政府再為這些家庭提高免稅項之餘,再為這些家庭提供一些生活補助,如子女醫療券、學習津貼等,減輕家庭在子女成長當中所面對的財政負擔,令他們可以專心將子女撫育成人。在處理生育問題上,政府再不能對此問題掉以輕心,否則最終人口老化問題變得嚴重,將會影響到未來的社會持續發展。養大一個孩子需要十多二十年時間,令下一代可以繼承香港的發展衣缽,就不只十多二十年時間這樣簡單。政府的介入和承諾,對未來生育政策將起重要而關鍵的作用,最少讓夫婦安心,令孩子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