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龍虎鳳」到潮流藝術 紋身師邊畫邊做客人樹洞聽心事
「藝之繪」位於尖沙咀寶勒巷,已有三十多年歷史,是紋身界的老行尊。當年香港的紋身店十隻手數得晒,藝之繪是其一。駒師傅是藝之繪的紋身師,他今年六十歲,當紋身師三十年。多年來,見證紋身行業的變遷,也見盡人生百態。
「我入行的年代,有紋身的人確是被標籤成黑社會。」上世紀八十年代中,紋身的多是「有背景」人士,為了顯示自己非等閒之輩,選擇的多是霸氣圖案,「最緊要夠惡」。因此,圖案如龍虎鳳,觀音佛祖關帝,是師傅們的耍家之作。
後來,社會風氣轉變,古惑仔不再是「王道」,龍虎鳳不再是主流選擇,取而代之的是仿圖騰的圖案。「龍虎鳳是黑社會的標籤,後來有人想有紋身,但又不想被標籤成黑社會,就紋一些沒有江湖味的圖案。」不過,這些圖騰大多沒有特別意思,來紋的什麼人都有。雖然少了江湖味,但卻「爛大街」,熱潮只維持約三年多。
今天,紋身已是百花齊放。現時,駒師傅的顧客不乏專業人士,紋的圖案亦十分多元化。
折射當下人的焦慮
今天紋身的功能早已改變。駒師傅表示,現時紋身成了對自己歷史的記錄。人生如棋,他最希望客人做到「落針無悔」。紋身就是以針把墨水刺進皮膚裡,必然會疼痛。駒師傅卻說,肉體上的痛可以帶來精神上的舒服感,紋身也能治癒情緒。「對某些人來說,『痛』確實有緩和情緒的作用,曾有患抑鬱症的客人,說很享受紋身的數個小時,好舒服。」
電影《無間道》裡,臥底警察陳永仁(梁朝偉飾)定期會到心理醫生李心兒(陳慧琳飾)的診所,不為別的,只為睡覺。這個情景也在藝之繪發生過:「十多年前了,這位客人令我印象深刻,他為睡覺而來紋身,我紋佢瞓,紋完就叫醒佢。」駒師傅解釋得很玄:「痛是一種感覺,也是一個名詞,當我們理解到『痛』這個名詞是代表快樂時,『痛』就係另一樣嘢。」
紋身時客人向駒師傅訴心聲,而從這些客人的故事,反映時下人的焦慮與壓抑。「其實香港人都幾可憐,高不成低不就,有好多香港人好叻,但某種情形下被禁制。所以紋身是一種釋放。這樣的客人為數不少。」這是駒師傅閱人無數總結而成的經驗。「佢哋紋身是想有自己的志向,做一啲自己想做嘅嘢。(他們)紋的圖案一定唔會讓人覺得自己是古惑仔,而是讓別人覺得自己有理想,以紋身表達自己的想法、意願或者自己的歷史。」
「我到現在都未覺得自己就快六十歲,永遠可以同年輕人溝通,唔覺得自己老。」這是駒師傅當了三十年紋師傅,最大的得着。他說,年輕人未必能跟親近的人說秘密,但卻可以跟相識僅兩三小時的陌生人訴心聲。作為紋身師,他最希望客人紋完身不會後悔,能夠笑住走出門口。
紋身警惕自我
現時紋身的圖案已十分多元化,不過像龍虎鳳一類的圖案原來仍有市場,像龍便是永遠長青的圖案,外國人也十分喜歡。藝之繪的老闆,人稱四眼仔,在訪問當天,就在為客人紋此類圖案。所謂「唔打得都嚇得」,當年社團人士偏愛這類圖案,「最緊要夠惡」。坊間就有各類傳言,例如畫龍不能點睛,因為龍一點睛會變惡;又如紋關公不能開眼,因為關公開眼便殺人。駒師傅則表示,現時紋龍一般都點睛,關公就不能開紅眼,否則會入魔。
早前國際紋身展在香港舉行,有過百位紋身師同場獻技。
有些內容駒師傅堅持不紋,包括粗口、敏感字眼及社團詩句。對於龍虎鳳或觀音佛像這類圖案,駒師傅則有自己的看法。「龍虎鳳就無人話唔受得起,至於觀音佛祖,如果有特別用意,則要想清楚才紋。」有「揹保」的客人紋完觀音後,即被警察拉,這是駒師傅一位客人的真實經歷。駒師傅勸告,客人若要紋觀音佛像在身,就要想清楚自己的動機。「佢一定叫你還債,還完債先係好人。有人紋佛祖希望保佑自己一世平安,但另一方面或者想懺悔以往做過的事,紋佛祖警惕自己。」駒師傅說,因果會循環。
節錄自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