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力:認清香港政治的三分天下──建制篇
(續前文:認清香港政治的三分天下)
至於建制派方面,在三分情勢觀的情況下,建制派需要面對一個事實,就是在多年經營下,選舉中支持建制的選民最好的情況下只是五成多少少,而且還是要在反對派分裂成泛民和本土自決派的情況下才能實現。這個情況打破了過去數十年來歷次選舉的認知,原本我們認為在補選時的單議席單票制是不利建制,反之平時的比例代表制是不利泛民,但情勢變化下,單議席單票未必對建制不利,只要反對勢力中,泛民和本土自決派不能連成一氣,即使未能在全港總體中獲得五成或過於五成,仍可有機會勝出。
反之,平常的比例代表制卻對本土自決派有利。本土自決派比上述兩派人少,但卻足可在比例代表制中取得席位。當然,隨著DQ事件,公然港獨自決的候選人未必能參選,但他們卻可行暗獨或模糊策略,甚至依法宣誓,再從圖後計,這個不是DQ就能完全杜絕。何況,即使他們不能參選,沒法進入議會,也可改以社運形式、街頭及網絡發展,甚至無組織化,只要他們不公然宣揚獨立,衝擊陸港關係,仍是支能影響香港政局的政治力量。
多年以來,建制派已明白到傳統建制的局限,因此,無論是多年前的謝偉俊、還是今日的陳凱欣,都是以培養「中立」的政治人才為發展戰略,望能突破局限,望能在全港獲得六成選民支持的實力。可是,即使在多年的努力下,到今日反對派分裂成泛民和本土自決派時,要本土自決派實行焦土政策,本土自決派的選民不出來投票才能和泛民的單打獨鬥中少少超過五成。可見,多年來建制派培養所謂「中立」政治人才的策略,根本上不算是很成功。
在這三分情勢下,建制派培養「中立」策略又不能獲得突破,可行的選擇是一定程度接納泛民,並抗拒本土自決派。因為在建制來說真正衝擊建制的是本土自決派,泛民本質上是可視為建制的一個組成部份。其實這見解並非新意,無論是劉兆佳或曾鈺成都曾提出過類似觀點。只不過現在三分情勢下,而建制派又未能突破樽頸,為了防止泛民和本土自決派重新合流,或未來泛民變成本土自決化,某程度接納泛民在建制中的反對角色,是有實際需要。
總結:
當然,任何關係都是雙方向的,過去除建制仍希望透過培養「中立」來擴大實力外,泛民方面亦因種種原因,而錯過多次與建制某程度妥協的機會,如雙查方案和在831框架下爭取最大程度的普選。過去未能成事,都是基於二分情勢所做成的兩極對抗。但在三分情勢的認知下,對建制來說,和泛民某程度的妥協,避免社會兩極對抗的激進化,是減少更為危害的本土自決派影響力的策略。而對泛民來說,和建制達成某程度妥協,雙方建立互信,從而在政改方面推進,無論前進多少步,都減少了本土自決派對泛民侵蝕的能力。
香港的穩定是需要建制和泛民的妥協,在三方情勢下,任何兩者的激鬥都只會益了第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