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成科:泛民基本盤正在萎縮 「六四比例」不攻自破

2018-12-03
韓成科
香港文化協進智庫高級副總裁、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AAA

west1.jpg

今年進行了兩次共四個立法會議席的補選,建制與泛民各取兩席互有勝負,但選舉結果卻反映了一個新形勢:泛民的基本盤正在大幅萎縮,過去在分析泛民基本盤時,往往會採取一個廣義的概念,既包括傳統泛民政黨,也會計入「本土派」、「自決派」的得票,但從這兩次補選可以看出,在沒有「本土」及「自決」人士參選的情況下,「本土」及「自決」支持者寧願不投票,也沒有「含淚」投給泛民候選人,這意味泛民的基本盤正式一分為二,「本土」及「自決」票已不能再算作泛民基本盤,泛民過去在地區直選上佔盡優勢的「六四比例」也不攻自破。

建制派接連在九龍西兩連勝,固然反映了建制派的選舉機器運作成熟,動員能力強,而陳凱欣亦成功憑著中間平象在多個中產選區取得突破,反映她具有一定吸納中間選票的能力,也說明由建制派支持中間人士參選這個方向值得進一步探索。

「背水一戰」未能動員本土派票源

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建制派在九龍西補選的獲勝,主要是由於反對派嚴重失票所致。2016年反對派在九龍西共取得16萬票,當中約10萬5千票來自傳統反對派,其餘則來自「自決派」、「自決派」候選人包括游蕙禎、黃毓民。而在兩次補選中,泛民的總得票(包括馮檢基得票)就是約10萬5千票,這正是傳統泛民政黨在九龍西的基本盤。不論是姚松炎或李卓人的落敗,主要原因都是流失了這4萬多張「本土」及「自決」票,泛民所謂「背水一戰」、「關鍵一席」都未能這些票走出來支持李卓人。

泛民流失「自決」及「本土」支持者並非今日始,早在新界東補選時,楊岳橋、梁天琦各自代表傳統泛民及「自決」「本土」參選,已表明泛民的票源正在一分為二,而觸發點正是2014年「佔中」時的「拆大台」。梁天琦及「自決洪」「本土派」的崛起,以至在2016年立法會選舉中取得佳績,令香港政治版圖出現了建制、傳統泛民及「自決」「本土」「三分天下」之勢。但及後立法會宣誓風波,人大釋法一錘定音,封死了「自決派」參選立法會之路。當時泛民認為在「自決派」人士不能參選之下,他們的支持者將會有一大部分重新回到泛民陣營,讓泛民可以在補選中取回失地。

然而,經過兩次補選已經表明,「本土」「自派」的支持者儘管沒有屬意人選,也不會投給泛民候選人,而且,他們不但拒絕投票,更將泛民候選人視作敵人,原因是在過去多次風波中,泛民不但沒有對他們施以援手,反而落井下石,而現在由於補選需要又向他們伸出橄欖枝,只是徒勞。泛民兩次九龍西補選流失的4萬多票,以至上次在新界東、港島的失票,已經表明「自決」「本土」已經正式與他們分道揚鑣。

泛民政治路線不獲中間選民認同

泛民不但流失了「自決」「本土」票,更大打擊在於中間選民的流失。在這次九龍西補選73個票站數據中,李卓人僅勝出13個票站,而且得票在中產區跌幅明顯,中產階層集中的區域,包括九龍塘、何文田、嘉道理、大角咀北及又一村等,李卓人得票率僅介乎三至四成,較3月補選時姚松炎的得票顯著下跌。這除了是因為李卓人的背景不獲中產認同之外,恐怕也與泛民的政治路線引起中間市民反感有關。

香港政治生態的基本狀態可以概括為「兩頭小,中間大」。泛民與建制的鐵票只佔少數,中間市民始終佔香港政治生態的主流,過去由於泛民的意識型態及政治路線與中間市民相近,有利於吸納這些票源,從而形成所謂「六四比例」。但現在中間市民的投票意慾正出現轉變,部分已開始離棄泛民,再加上「本土」「自決」票源的流失,意味著回歸以來立法會選舉的「六四比例」正式打破,政治版圖將「一分為三」。

泛民的政治能量正在急劇衰退,在立法會基本上已經不能構成阻礙,這對特區政府集中精力施政創造了有利局面,同時也帶來了更高的要求,在建制派在分組點票都佔據優勢之下,在特區政府「全面執政」之下,自不然要承擔「全面責任」,特區政府及建制派並沒有放鬆的理由。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對於香港新的政治環境和選舉生態,非建制派顯然並未能適應,心底裡仍然是排抗新的選舉制度,但同時,完善後的選舉制度,絕不可能是「一時」之制,將會一直沿用並成為香港政制發展的「新路徑」,這意味拒絕接受新選制,不只是缺席一屆的選舉,而是永遠隔絕於香港選舉之路,這樣政黨就沒有再存在的需要和意義。非建制派如果接連拒絕參加新的立法會和區議會選舉,意思已經非常明確,就是「永別選舉」,這樣其成員就要思考出路問題,不想選的可留下,想選的化整為零,劃清界線,丟掉包袱,輕裝上陣,似乎是唯一出路。

    韓成科  2023-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