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樂芹:參考北歐教育模式 推動幼兒教育
近日教育展邀請了芬蘭教育專家作分享,不少業界人士都來學習。芬蘭當地的教育專家們領前於全球,不但在培育學童品德,控制情緒和品格等都有完善的方案,而且也鼓勵小朋友多討論,以及進行各式各樣的專題研習。這種教育模式與香港傳統的課堂式教育很不一樣,芬蘭教育模式大大加強了學童自我學習的能力,教師比較像一個啟發導師。
而香港近年有些私人幼稚園參考了芬蘭教育模式著實不錯,看重平等,因應不同學生的能力提供愉快學習的環境。但是要落實到更多的公立學校以及幼兒中心,政府則要投放更多的資源和培育相關的教育人才。教育顧問余錦明早前也說過, 「學校教育始終是學生成長的重要的一環,大家在追逐學生學業成就飛躍的同時,又可有想過如何讓學生的學習變得更快樂呢?」
而且,香港社區現時也面對著託兒中心不足的問題。現時香港人面對住巨大的生活壓力,租金貴、工時長都令到不少夫婦難以生兒育女,最終造成香港生育率處於全世界最低水平。就算是有意生育的夫婦,也可能會因為本身的雙職狀態,使他們無法照顧兒女,因而打消生育念頭。因此,政府要決心保持競爭力以及鼓勵生育,除了應該向生兒育女的家長提供現金津貼和增加免稅額外,也要妥善地設置社區的託兒空間,讓雙職家長在未來都可以有地方託管兒女,讓他們可以專心工作。
根據之前的報導顯示,香港的託兒服務並不足夠,資助獨立幼兒中心和附設於幼稚園下的育兒中心數目不多,總共只提供約三萬個名額予幼童,可是現時0-6歲的人口共有40萬,未必可以應負付目前的託兒需要。雖然中產家庭大多已要聘請外傭幫助照顧兒女,但較為清貧、無法聘請外傭的家庭更面對嚴重的生活負擔,公營的幼兒中心就發揮關鍵作用。
政府應該要在社區設立更多的公營幼兒中心,並提供廉價的託兒服務讓基層家庭使用,尤其是在新落成的公共屋邨當中,預留一定空間用作託兒或照顧兒童的設施,讓家長可以在他們工作時免卻後顧之憂。這樣的設施比起提供單一生育津貼更為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