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啟明:誰不願看到「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

2019-01-23
何啟明
立法會議員
 
AAA

old1.jpg

前天,年約九旬的陳伯一如既往到辦事處做身體檢查,這位長者與眾不同,總帶著一身古代儒士文人的氣息,論政時更見此味道;他向筆者談起「上調長者綜援的合資格年齡」時愁眉深鎖,「雖說五十者可以衣帛、七十者可以食肉、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是理想,政府未必會跟足,但不代表要反行其道」。

當下,筆者覺得眼前的陳伯與孟子在平行時空交錯。

對於上調長者綜援的合資格年齡 (由60歲提高至65歲), 有聲音認為,今次政府的鬼祟行為是為整個社會「大局」而怕遭政黨阻撓,才作出此等愚蠢的決定。不容否認,政黨應有長遠目光,提出各項政策時須摒除狹隘目光、地區利益或選票,畢竟所有政策皆由上而下。

假設,政府真的擔心提出的施政措施與地方勢力產生衝突或遭反對,而令議題隨時間沖淡,無疾而終;政府更應光明正大,致力為社會締造討論空間,並向公眾諮詢,收集意見,讓真理愈辯愈明。

說穿了,坐擁龐大財政的政府為了自己的吝嗇而自圓其說,甚至多番發出驚人的言論,理直氣壯地說「60歲或變中年」、「長者定義遲早要改」等言論等,再經一輪鋪排後,繼而搬出一個毫無邏輯的說法:「延長退休年齡」是國際趨勢,應以此為方向。

筆者當然明白「延長退休年齡」是國際趨勢,誠然,讓貧窮長者申請綜援的意義是在於對他們的「生活保障」。這與推動長者繼續工作的人力資源問題屬兩回事,極其量是討論後者的伏線,而非邏輯因果關係,這讓筆者不禁想起「七孔流血還七孔流血,死還死,係兩回事嚟,唔好混而一談。」(周星馳的《回魂夜》)

其實,本港對長者的保障已少得可憐,現在更將二者綑綁,藉此淡化對長者生活保障的責任,孰不可當。可知道,香港每5個人就有1個是活在貧窮下,其中30%為長者,即使這批長者要做工,也僅為體力勞動兼人工低的職業,晚年還要疲於奔命四處「撲水」,也許政府還要說一句:「我也是為勢所迫﹗」作了解釋。

筆者會想,自古以來的哲學思想皆冀追求理想生活和人格,縱是理想,政府亦應以此為藍圖,從中保障人民生活、發展社會。「若政府不願推行民生善政,令人民無法維持基本生活而『放辟邪侈』而身陷囹圄,是陷人於不義。他朝出現民反,亦無怪於人。」陳伯說罷,就離開了辦事處。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香港的政府高官,甚至整個精英階層,都應該拋棄自以為是的精英心態,建立一種敬畏心:即便再熟悉的領域,也有自己不懂的內容;再簡單的事情,也要聽別人的意見。

    路易  2019-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