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振明:拜年不迫我叫人可以嗎?

2019-01-31
邱振明
香港蒙特梭利研究及發展學會創會主席
 
AAA

 shutterstock_119184553.jpg

新年親友拜年,除了「恭喜發財、身體健康」外,經常聽到的是:「拜年要叫人!」、「不可以無禮貌,快叫人!」訓示對象包括一兩歲的幼兒,原本拜年變成替小朋友「開年」(打罵孩子)。

相關文章-
邱振明:3歲兒為父母做感恩晚餐 
邱振明:代幼兒向Halloween說不 
邱振明:明日土地政策有考慮幼兒發展嗎? 

shutterstock_155082140.jpg

有些孩子較內向,會退到父母後面,望着陌生的親友,無論父母怎樣引導也不開口。父母怕他人以為孩子沒家教,就開始威迫利誘孩子。

為打破僵局,我會蹲下來,但維持一段距離,笑着對孩子說:「你好,我是邱叔叔。你穿了新衣來跟我拜年啊?」

孩子繼續望我。我說︰「又用你的大眼睛跟我打招呼。」孩子仍望着我,但臉孔不再繃緊。

接着我續說︰「我也笑笑口、講講話和揮揮手跟你打個招呼。」有些孩子會跟着自然地揮手,笑一笑;當再稍作引導,有些甚至會抱一下或開口。這樣就避免了家長繼續責罵孩子,成人隨即互相祝賀,喜氣洋洋。

成人如何放下身段,先示範尊重,再耐心等待孩子回應,繼而正面肯定孩子在成長階段中的打招呼方式,鞏固他正面的行為,逐漸在羣體中學習到禮儀。

我們也示範問好方式,逐漸引導孩子如何做。孩子自尊受到重視,又有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學習,再加上成人悉心引導,假以時日孩子就會學懂。他會愈來愈有信心跟人打招呼,渴望得到群體的認同和鼓勵。

千萬不要眾目睽睽下責罵、批評孩子的「退縮」行為,若是你被罵會怎樣?你以為孩子就沒有自尊嗎?況且他只是未學會或未有機會學會成人禮儀。如果父母繼續打罵,負面的語言進一步令孩子自覺「無能」,內向的孩子會更內向。父母以為在眾人面前數落和批評孩子,就是所謂的「家教」,其實我們看到的是不尊重孩子,不懂教孩子,是成人無家教。

幼兒自半歲左右開始有「陌生人焦慮」,我們不去正面協助他面對,輕忽以待,更強迫他親近、擁抱和溝通,結果只會令他羞愧及害怕。

也切忌標籤,有時陌生人會不經意的說一句:「不打緊,孩子只是『怕醜』。」這句說話會深深印在語言爆發期中的幼兒。每次見到陌生人,腦中就盤旋着「怕醜」兩字。我總會趕着在這兩個字出現前替孩子解圍,也提醒成人留意一兩句無心的說話也可影響到孩子。

孩子發現學習禮儀的敏感期在2歲半至6歲,孩子自發地在合適群體中學習,錯過這敏感期則事倍功半。對更年幼的孩子我們要更有耐性正面引導,也要明白孩子有不同的氣質,也有不同的發展步伐。

一個2歲幼兒,生性內向,父親屢屢威迫、 利誘和用激將法,他還是不開口問好。老師用了近一年,先教育家長,再耐心引導孩子和等待他學習,最後孩子不單自發打招呼,還向比他年少的幼兒示範。為人父母和老師的,你有這份對孩子的耐性和信心嗎?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