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海澄:派錢是民粹? 抑或可助基層紓困?
去年預算案,政府錄破紀錄的盈餘,派糖措施包括恆常的稅務及差餉寬免、向有需要人士出「三糧」外,更提出向N無人士發放四千大元。可是,派錢安排失當,突顯行政官僚的流弊,也反映政府在智慧城市發展嚴重落後。去年預算案的四千大元尚未「找數」,市民今年預算案對派錢的聲音也不及往年大,筆者倒認為政府在福利政策抑或是預算案派錢措施,應以幫助有需要的人為大原則,才可回應社會訴求。
派錢四千元 政治問題還是改善生活?
繼曾俊華任財爺年代全民派錢六千大元後,政府為回應政黨訴求,於去年預算案提出新派錢方法,目標是讓所有市民最少可分享四千元的經濟成果,而一眾擁有物業及穩定收入的中上層人士,當然不合資格獲這四千大元。平情而論,在百物騰貴的環境下,四千元對基層市民來說,其實是聊勝於無,一切可能是政治需要大於實際需要。回顧去年的情況,新政府要在首份預算案展視新風格,加上破紀錄的盈餘令建制派的壓力大增,直接派錢也可說是迫不得已。不過,今年預算案的盈餘大減,而社會政治氣氛也開始緩和,直接派錢的政治壓力也相對少,相信政府直接派錢的機會不大。
全民派錢是民粹 需用針對性政策幫助基層
如果希望短時間獲得政治本錢,派錢是最簡單、直接、快捷的方式,因為大部人都喜歡政府派錢。政客為市民爭取派錢,其實沒有成本的,爭取失敗矛頭指向政府,爭取成功廣受歡迎。但作為政府,派錢其實不能彰顯管治的願景,另一特區經常派錢,但管治多年來無大建樹,反映靠金錢來安撫民怨,根本不切實際。對基層市民來說,政府其實應針對他們的衣、食、住、行及教育等生活所需提供更多資助。舉例說,向具公屋資格但居於劏房的市民提供資金補貼、對基層小朋友提供更多興趣班及書簿津貼、增加就業交通補貼等。要改善基層的生活,需要的是政府政策鼓勵,減輕他們的生活開支,讓孩子可以更好裝備自己,向上流動。直接派錢可紓一時之困,但非持之以恆的做法。
總括之言,在現今政治氣氛下,財政預算案派糖難以扭轉,但筆者希望政府在派糖時以幫助有需要的人為大原則,即基層人士應可獲最多的福利,但也應善用資源,盡量避免直接派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