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德財:港鐵相撞事故非偶然 政府需改革港鐵管理架構及文化
港鐵大大小小事故早已屢見不鮮,但近日卻發生港鐵通車以來首次列車相撞事故,震驚全港。雖然事故於測試新訊號系統時發生,但情況罕見,顯示新訊號系統有嚴重缺失。有業界人士更指出,事件百分百與新訊號系統有關,未能滿足列車加密班次需求,背後更涉及港鐵管理文化以及營運方向。
列車系統老舊、正處於新舊交接期、測試新系統,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事故理由,但目前資訊科技發達,試問有哪個行業不需要使用電子系統?龐大如航空業,規模較小的如零售業,難度每次系統更新都要有服務癱瘓,甚或會出事故的心理準備?假如航空公司每次測試新型號飛機或系統時,也要有心理準備撞毀飛機,恐怕再沒人願意擔任機師。
今次事故涉事車長曾嘗試煞停列車卻不成功,若日後測試車速更快,兩車嚴重碰撞後更有機會發生爆炸,屆時兩人恐怕早已殉職。雪上加霜的是,港鐵為應付日益增加的人流,不斷要求前線同事及技術人員盡量加密班次。班次加密,列車與列車間預留的距離減少,加上新系統不穩,令人憂慮同類事故只會有增無減。
假如港鐵高層有嚴謹,不容馬虎的堅持,自然不會容許這種可涉及人命的事故發生。問題是現今的港鐵高層不少是財金界出身,積極以賺錢為本,卻對車務運作既不重視,也不了解,這直接影響各種公司的人事管理及日常運作:車務的技術人員及營運人員薪酬增幅有限,人手數目停滯不前,難以留住最高質的人才;採購的系統、設備及零件奉行優先考慮價低者的原則,服務不穩情況日增,更變相把過往工程質素嚴謹、列車運作穩定等引以為傲的優質品牌棄之如敝屣。
要從根本解決港鐵問題,港鐵管理架構必須作改革。新加坡鐵路公司2000年上市時,與港鐵一樣,以鐵路及地產的經營方式,卻逐漸傾重商業利益,忽視鐵路服務質素,最終新加坡政府被迫於2016透過政府控制的淡馬錫公司回購作整頓,使之更好扮演公共交通服務提供者角色,不受市場短期壓力影響。
港鐵是公共服務,涉公眾利益,在政府鐵路主導的交通政策中舉足輕重。但政府於早前港鐵鋼筋涉造假的醜聞,卻未能有效發揮大股東角色。政府必須能控制港鐵,一改港鐵目前「唯利是圖」作風。例如考慮早前有財經界人士提出的意見,把目前非政府持有的股票改為優先股,持股人可收股息但沒有投票權,政府使可於港鐵擁有絕對權力。
改變管理架構動作需花費不少功夫,但長痛不如短痛,值得港府考慮。短期而言,政府應督促港鐵盡快聘請更多具鐵路或交通專業知識的管理人才,投放更多資源於車務運作,以重拾市民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