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事‧情》寧靜小島坪洲 60年代曾為工業重鎮
在大嶼山東北面,有一個只有0.99平方公里的小島--坪洲。小島住了約6千人,面積雖小,卻曾是本港主要的漁港和輕工業中心。
坪洲原名「平洲」,因島形平坦得名,後來慢慢演變為「坪洲」,說地勢平坦是有根有據,因全島最高的手指山,也只有95米高。
昔日坪洲只有一些漁民在西灣一帶短暫棲息,建於清朝嘉慶三年(1798 年)的天后廟,廟內的1877 年重修碑,記載當地:「地處偏隅,洲分一角,鋪戶無多,居民鮮少」。
全盛時期逾百家廠房
現在的坪洲是一個平靜的小島,但在7、80年前,這兒是繁盛的工業中心,全盛時期更有逾百家廠房!
由於坪洲四面環海,容易取得可燒製成石灰的材料,包括蠔殼、蜆殼、珊瑚等,可用作建築材料、修補船隻和用作農業肥料。坪洲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發展灰窰業,開辦了十多間燒灰工場,工人多至5、600,成品由貨船運往廣州、澳門和香港供建築業使用。
但是到了1930年代,受到日本平價白灰傾銷影響,香港也有青洲英坭生產,燒灰行業盛況大不如前,只餘下四廠艱苦經營。到50年代,餘下的灰窰也告停產,今天只餘下南灣的勝利灰窰廠遺址。
(圖片來源:旅發局)
除了灰窯業,火柴業也曾經是坪洲的重要工業。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上海火柴大王劉鴻生到坪洲興建火柴廠,當時火柴廠工人總數為550人,最高峰期達千多人,火柴成品遠銷東南亞。
但1970年代起,打火機開始普及,石油氣和煤氣已自動打火,毋需火柴,導致了火柴業式微。如今,坪洲只剩下數塊曾經是全港最大火柴廠「大中國火柴廠」的廠址界限石碑。
龍母廟摸龍床帶好運
坪洲最多的是廟宇,部份老一輩的居民仍信奉中國的傳統神仙及自然神,如天后娘娘、龍母娘娘、金花娘娘、觀音菩薩、哪叱、猴王、七姊等,每逢初一、十五及節假日,都來拜祭祖先和天地。
至於最大的廟宇就是龍母廟。龍母廟於1970年代建成,供奉天后娘娘,寺廟內放了一張龍床,據說摸過龍床會帶來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