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潤恬:神仙打架 民企遭殃
大國政府關心戰略博弈,企業如果可以的話其實只想關心賺錢。不幸的是,在這場守成國向崛起國發起的貿易戰中,企業首當其衝。
美國向中國發起貿易戰的表面理由之一是要中國改革國企。不過這一戰打下來,受打擊的更多是中國民企和美國企業。
長江商學院副院長劉勁向《聯合早報》指出,中國的商品出口中,有六成來自民企,三成來自外資企業,國企只佔10%。由此可見,美國對華加征關稅的最直接受害者是中國民企和外資企業。
貿易戰也間接使中國民企的社會融資渠道乾枯。為確保經濟足夠穩定以承受貿易戰的影響,中國政府去年加大了去槓桿力度,力圖防範金融風險。雖然去年年底中央政府承諾幫助民企解決融資難問題,但數據顯示這並沒有被落實到實處。
根據銀保監會的「一二五」目標,在新增公司類貸款中,大型銀行對民企的貸款不低於三分之一,中小型銀行不低於三分之二,三年以後銀行業對民企貸款佔比不低於50%。儘管如此,民企依賴的表外融資同比增速,還是從去年下半年貿易戰開打以來便一直是負值,今年4月進一步降至負10.9%。
劉勁向《聯合早報》解釋,這是因為向民企貸款的政治風險比國企高,萬一民企日後有違法行為或償還不了債務,銀行可能得擔責,這在反腐態勢嚴峻的當下被視為是不值得冒的風險。
在出口成本上漲和融資難的雙重打擊下,越來越多民企快撐不下去了。
劉勁與團隊整理的數據顯示,去年7月至今年4月,債務違約的逾期金額存量翻了一倍,平均每月新增165億元人民幣(約33億新元)的債務違約。違約的債務多數來自民企。
從A股上市公司的財務數據來看,中國民企的凈利潤去年大幅下滑,收入增速更在今年3月跌至低於國企。剔除資產減值影響後,民企的股本回報率(ROE)也在今年3月低於國企,結束保持了近四年高於國企ROE的好日子。
美國企業的日子也不見得好過。
先看美國農業。豬肉商稱,中國關稅使它們每頭豬少賺8美元(約11新元)。美國農業部估計,大豆價格從2017年的9.33美元跌至去年的8.60美元,今年將進一步下跌。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周承諾發放160億美元救濟金給農民,但不少農民向媒體埋怨救濟金不夠,也給他們不舒服的感覺。
農業的周期是改不了的。令美國農民焦慮的是,由於不確定貿易談判的結果,他們很難準確預算今年要種多少畝豆。
投資也有周期。中國美國商會本月中旬調查250家在華美國企業時發現,近八成企業認為新增的關稅對它們造成了負面影響,包括導致產品的需求下降、成本上漲。半數企業認為會導致利潤下降。
有意思的是,被問及最希望看到貿易協議產生什麼具體成果時,最多企業(43%)選擇的回答竟然是「回到原點」!選擇平等監管內外資企業的企業僅15%,選擇擴大市場准入的企業僅12%,選擇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企業僅10%。只有一家企業最希望看到杜絕強制技術轉讓,佔比0.4%。
這項調查或許說明,美國政府以維護美國企業的名義發起了貿易戰,談談打打了這麼久後,有些在華美國企業開始認為,比起結束技術轉讓、不公平待遇等訴求,它們更渴望快些達成協議,使市場可恢復穩定性及可確定性。貿易戰開始前中國的營商環境雖然不是很理想,但總比現在無法準確做長期投資計劃的狀態來得強。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