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偉:中國應對特朗普策略:未雨綢繆 防患天災
中美貿易戰已經打了一年有餘。中方官員早已意識到,對付特朗普總統隨意性和不可預測性的最好辦法,就是像預防自然災害那樣早做準備。我們很難預測何時會發生自然災害以及災害的程度,但我們應盡最大努力做好最充分準備,以便在災害發生時能盡量減小損失和危害。
因此,當特朗普再次升級對華貿易戰,宣布自9月1日起對另外價值3000億美元的中國輸美商品加徵10%關稅時,幾乎無人感到意外。美方已經對價值2500億美元的中國輸美商品加徵了關稅,至此,幾乎全部中國輸美商品都被加徵了關稅。
就在特朗普宣布加徵關稅的前一天,中美貿易談判代表剛剛在上海結束了第12論貿易談判,並商定9月初進行下一輪談判,以便儘早化解貿易衝突。
人民幣兌美元於8月5日大幅貶值,一舉跌破了7元這一重要心理關口,跌至11年來的最低水平。很顯然,中國這是為了表達對美方的不滿及顯示其強硬立場。同時,北京還指示中資公司停止採購美國農產品。
這兩項措施表明,中國不會向華盛頓的要求低頭。在中方行動後的幾小時內,特朗普做出了回應,指示財政部把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匯率操縱國這個標籤更多只是象徵性意義,只會短期內會對市場造成一些心理影響。
儘管如此,貿易戰向貨幣戰轉變的可能性還是對國際金融市場帶來了不小震蕩。8月5日,華爾街出現賣空潮,當日錄得今年最大的單日跌幅。
第二天,中國官方公布的人民幣匯率稍微走強,但仍在7元大關之下。這說明前一天的行動是技術性的,是為了釋放一個警告信號。人民幣走強的消息令美股反彈,且反彈幅度超過了1%。
國際媒體隨後的報道也主要在怪罪特朗普政府,稱充分理由顯示,特朗普政府升級了貿易戰,損害了美國的可信度。
首先,給中國貼上匯率操縱國標籤並不符合美財政部設定的硬性條件。事實上,僅僅三個月前,在半年一次對外國貨幣評估中,美財政部認為中國匯率政策沒有問題。
第二,中國經濟增速顯著放緩,但過去幾年裡,中國一直對人民幣進行干預,其目的是力挺人民幣幣值,而不是令其走弱。
第三,中國央行有理認為,由於中國經濟遭受到了特朗普加徵關稅的衝擊以及9月加徵新關稅的影響,5日人民幣大跌是市場因素作用的結果。
中國人民銀行的這種解釋得到了諸多國際經濟學家的支持,其中就包括美前財長薩默斯。薩默斯在《華盛頓郵報》撰寫評論稱,「總統肆無忌憚的狂言」,令企業和消費者變得恐懼,不敢花錢,因此可能會導致真正的經濟損失,並認為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現在發生經濟衰退的風險是最高的。
對於特朗普政府升級對華貿易戰,美國一些批評人士指責特朗普是在拿美國經濟玩火。北京希望看到這樣的反應,因為這樣會讓特朗普政府的各種說辭站不住腳。
自從一年前貿易戰開打以來,特朗普及其高級顧問一直在推銷這樣一種觀點,即由於就業充分、消費旺盛,美國經濟遠遠強於中國,因此華盛頓有資本對中國強硬,以迫使中國做出更大讓步。
但如果貿易戰演變成貨幣戰,隨之而來的風險也大大增加,包括國際資本市場更不穩定以及美國經濟明年出現衰退的風險大增等。
也有觀點認為,國際資本市場的動蕩,正是特朗普堅定批評者索羅斯以及其他匯率投機者的賺錢良機,而後果會是全球經濟前景變得更為糟糕。
為贏得選民的支持以謀求連任,特朗普一直在打經濟牌,但隨着越來越多的人談論美經濟出現嚴重放緩的可能性,選民也會三思而行。此外,經濟學家早已警告稱,隨着下個月開始對中國輸美商品加徵新的關稅,美消費者和製造商必將受到衝擊,生活和生產成本必然上升。
如果說中國沒有認真考慮過在貿易戰中打匯率這把牌的得失,顯然是難以想像的。即使在貿易戰開打之前,一些經濟學家就不斷呼籲政府對人民幣進行貶值,以鞏固出口、支持國內經濟。
但如果允許人民幣大幅貶值,不但會破壞中國的可信度,也會給國內金融市場帶來動蕩。中國高層領導一直強調,防範金融風險是重要任務之一。
人民幣貶值不僅會激怒美國,也會引發其他出口型經濟體貨幣競爭性貶值,包括東南亞國家。在中國正需要國際朋友的今天,這樣反倒會令這些國家不悅。
在5日人民幣大幅貶值之後,中國央行行長易綱表示,中國不會使用匯率來應對貿易糾紛等不確定性外部因素,並承諾中國將努力保持人民幣穩定。
易綱的話給國際市場吃下了定心丸,但藉助人民幣貶值給國際市場帶來的震蕩,中國確實向美方發出了一個明確的警告。
特朗普在國際遊戲中善於玩邊緣政策,以便如願以償地贏得有利的貿易協議,而中國則不得不採取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策略。
王向偉是《南華早報》前總編輯,現常駐北京,任編務顧問。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