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偉:林鄭特首如何才能化解危機?

2019-08-19
王向偉
《南華早報》前總編輯
 
AAA

C1.jpg

毋庸置疑,香港遇到了大麻煩。但如何才能化解本港幾十年來遭遇的最大政治危機,仍有一系列問題待解。

星期四(8月15日),港府宣布了總額達191億港元的一籃子預算外紓困措施,包括對小企業的救助、對學生及低收入家庭的補貼等等。

財政司長陳茂波表示,出台紓困措施是出於對經濟前景不佳的考量,並有意淡化了時下政治危機的影響。但不可否認的是,他採用「派糖」這一屢試不爽的辦法,目的就是在目前這一動蕩時期,以此安撫民眾及平息公眾的不滿情緒。

預計10月發表施政報告時,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可能會宣布更多更慷慨的救助措施。

然而,現在仍無從得知特首林鄭月娥是否會推出一項大膽計劃來化解「灰色犀牛」的風險,包括長期困擾香港的高房價、日益惡化的貧富差距、青年人缺少向上流動機會以及社會保障嚴重不足等問題。這些問題都是導致過去20多年裡遊行示威活動一浪高過一浪的深層次原因。

要想解決這些問題,林鄭月娥必須咬緊牙關,爭取中央的全力支持,以便向既得利益集團宣戰,包括房地產大亨、鄉議局甚至環保組織等。

其實,港人對這些措施並不陌生,他們也一直在呼籲政府能將之付諸實施。

香港回歸22年來,每當爆發危機之時,港府和中央政府總是對示威者的政治訴求置之不理,而信誓旦旦地承諾將解決深層次的經濟問題,包括導致不滿情緒發酵的住房難題等。在2003年的管治危機、2012年的國民教育紛爭以及2014年「佔中」運動發生時,政府都是這麼做的。但渡過難關之後,這些承諾即刻被拋到了九霄雲外,一切又重回常態。而新的危機來臨時,就再次照方抓藥,重來一次。

其實,這場危機直到現在才發生,已是一個奇蹟了。

2003年反對23條立法遊行有50萬人參加,而今年6月16日反修例遊行,參加人數增至200萬人。政治事件是激起示威遊行的主因,但港人對日益拉大的貧富差距,尤其是對高房價的不滿,顯然也是市民參加遊行的原因。

無疑,政治和選舉改革可以彌合社會分歧,但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實現的。更何況,在當前危機形勢下,北京對推行政治改革更感到擔憂。

對於香港和中央官員而言,立即着手解決經濟問題才是切實可行之選,有助於恢復穩定與信心。

對特首林鄭月娥來講,其首要任務就是在中央政府的全力支持下,通過大量增加開發用地以及為低收入家庭提供更多負擔得起的住房,來打破地產大亨對房地產市場的控制,並減小他們的政治影響力。

香港是世界上最自由的經濟體之一,這令香港無比自豪,而事實上,香港經濟一直被地產大亨左右着。

自1997年回歸以來,由於土地供應有限,香港房價被不斷推高。一些知名地產商影響力巨大,尤其是那些與中央政府關係密切的地產大亨,他們甚至有能力左右和干預香港的房地產政策,使之於己有利。

近年來,北京的政治氣候有了變化,這些大亨與中央官員的關係也不再那麼密切了。

據悉自6月份反政府抗議活動爆發以來,中央對一些地產大亨非常不滿和失望,認為他們不願支持林鄭月娥政府和香港警隊。直到最近幾天,在北京的壓力之下,一些房產公司才開始公開表態,表示支持特區政府和警察。

在香港這個彈丸之地,要想增加土地供應是很困難的,但也絕非無計可施。填海造地是個辦法,但耗時過長,因此應採取見效快且易於實施的其它選項。

首先,政府可以收回1300公頃的棕地。這些土地主要被露天存儲設施、倉庫和停車場等運營商使用。這些經營者對經濟做出了貢獻,但相對於急迫的住房需求而言,他們的貢獻就顯得微不足道了。如果需要,政府可申請徵用這些土地。

為加快建造速度及降低成本,香港應考慮引進工廠式模塊化住房的建造模式。隨着模塊化住房建造技術的進步,這樣的住房在德國、丹麥和瑞典已非常流行,且被證明是安全、優質、環保和低成本的。據英國媒體報道,開發商正在倫敦克羅伊登區建造兩座模塊化住宅大樓,分別是38層和44層,共有546個單元的住房。

政府也可以考慮郊野公園這一選項。據估計,香港約7%的土地用作住宅開發建設,而高達65%的土地都是綠地和郊野公園。如果把郊野公園的面積減少一點點,哪怕就幾個百分點,就能解決多年內的土地供應問題。

同時,政府還可以收回粉嶺高爾夫球場170公頃的土地,用於住宅開發。當然,這塊土地的娛樂休閑目的,將不得不為急切的居住需求讓步。

同時,政府加大土地供應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能迫使地產大亨加速自己土地儲備的開發速度。當然,這些措施有可能會引發房地產價格的調整,但考慮到香港的天價房價,這或許不是一件壞事。

政府也可以採取措施,確保大部分土地用於公共房屋建設,這樣有助於減小對私有住宅市場的衝擊。

同時,政府還應提高最低工資,創造更多的中產階級就業機會,以改善青年人向上流動的機會。為實現這一目標,政府應加大對衛生健康專業人員的培訓投入,建立更多的職業技術學校,為本港青年人學習技能適應信息時代創造條件。

為改善財富分配方式,政府還可以考慮對年收入200萬港元以上的人士加收薪俸稅,以及對成交價在1000萬港元以上的房產加稅等。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如今距離林鄭月娥離任日子不到一個月之際,要評價她的政績似乎有點早。或許要等十幾二十年後,歷史才能給林鄭一個客觀的評價。

    戴慶成  2022-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