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俊傑:好胎教不如好情緒
為了能打造出健康精靈的寶寶,很多父母都很注重胎教。坊間有很多種不同的胎教工具,如附在媽媽肚皮上的播放機,將不同的「學問」如古典音樂、唐詩、故事等傳給胎兒。不過,媽媽肚皮內其實夾雜很多聲音,包括心跳聲、腸道蠕動聲及其他器官活動的聲音。在肚皮外播放不同「節目」對胎兒有多大影響?科學家於目前為止,未有肯定的答案。
不要將胎教變成壓力
有科學研究便提醒準父母,保持輕鬆愉快的心情對孩子情緒發展有多重要。英國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生殖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教授Vivette Glover,綜合了世界各地有關母親在懷孕期間的情緒壓力與孩子行為表現的相關研究,發現若母親在懷孕期間出現抑鬱、恐懼及壓力,會導致孩子出生時體重較輕、較易發脾氣、有類似過度活躍症的症狀、較差的行為表現及認知能力。其中一個原因是母親體內因壓力而上升的皮質醇(Cortisol)可以進入胎盤,從而影響胎兒的身心發展。
音樂既能減壓也能胎教?
雖然音樂胎教的效用未能確定,但讓媽媽每天聽一些旋律優美的輕音樂,或者是個人喜歡的曲調,都有助減壓,而在輕鬆媽媽的肚內成長,胎兒亦確有得益。
伊朗烏爾米耶大學(Urmia University)醫療科學神經心理學分部Siamak Sheikhi博士,便曾讓10個星期大的老鼠從懷孕第2天到第20天,每天聆聽兩次90分鐘約60分貝的音樂。這些從胎兒期間就聽音樂的老鼠,其皮質醇含量較低,而與記憶有關的腦部「頂葉皮層細胞」,亦比沒天天聽音樂的老鼠較多,可見音樂除了幫助胎兒減壓亦可能提升其記憶力。
而在美國辛辛那提兒童醫院醫療中心(Cincinnati Children’s Hospital Medical Center)神經學分部醫生Ravindra Arya,將260名懷孕期少於20周的孕婦分成兩組──音樂組及對照組,除了接受一般的婦產科照料外,音樂組孕婦每天睡覺前須聆聽50分鐘音樂,包括樂器演奏、大自然聲音及宗教誦經,並在孩子出生後2至3天進行新生兒行為評定量表的分析。研究發現,音樂組的孩子在7項指標中,其中5項比對照組優勝,尤其對聲音及影像的反應較佳,而其他的優勝地方,還包括更好的抗壓能力及運動能力呢!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應用科學系提供多項課程,涵蓋範圍廣泛,包括生物科技、藥劑科學、配藥學、醫療保健、化驗科學、生物醫學、食品科技及安全、應用營養學、環境保護及環境管理等,以配合社會需要和行業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