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桐山:商場淪「革命」場所自取滅亡
最近相信不少市民都少了在本地商場消費,有假期,可能更多離港消費。理由好簡單,每逢星期六日,本港主要大型商場都會聚集大批黑衣人,叫口號、打砸商鋪,這樣的環境下,誰有心情消費呢?這些是消費場所還是「革命」場所?
奇怪的是,很多商場遇到這些「革命」情況不是驅趕打砸商鋪的人,相反是驅趕警察,不讓警察入商場內執法。所以對於「革命義士」而言,到商場內「活動」是比較安全的,起碼有商場保安為他們擋了第一重。過往有一些商場准許警察入內捉人,結果就惹來大批黑衣人聚集討說法,商場也許擔心這樣影響營業,所以唯有息事寧人。但商場的經營者有沒有考慮到,現在矯枉過正,儼然成了包庇打砸活動的場所,「革命義士」固然是熱衷「光顧」了,但消費者就怕怕了。
更有甚者,商場經營者本身就有責任為商戶提供一個安全的經營環境,如今放任黑衣人入內打砸,被打砸的商鋪,其實大條道理向商場提出索賠,並提前終止租約。我租你的場地,你竟然完全不保護我的經營地盤,我怎麼交租給你?黑衣人打砸的「藍絲帶」店鋪,這些中資企業數量很多,如果聯手杯葛部分商場,恐怕商場都損失巨大。
話又說回來,這些拒絕警方執法的商場經營者,難道他們自身就沒有責任保護商戶安全?拒絕警察入內,那麼他們是否要增聘大批保安來「睇場」呢?偏偏他們又不負起這個責任。香港的商場基本上都是不設防,保安力量近乎零,面對違法打砸,「看更」避之則吉,充其量是打砸完之後回來幫忙清理清理。
說這種現象「奇怪」,是因為這在其他地區十分罕見,也不是一般的治安行為,很難想像正常的商場經營者會拒絕警方執法。背後的原因,是這些違法活動有所謂的「政治訴求」,而這種「政治訴求」在香港有大批支持者,因此商場投鼠忌器,不敢得罪這班人。
這種情況將令香港的營商環境急速惡化。試想想香港過去之所以是理想的營商之地,全因有法治、自由這些因素,但現在的大環境下,「政治訴求」可以凌駕法治,有「政治訴求」的人也較其他人擁有更大的自由,那麼所有的生意都會成為「政治生意」,必須站對邊才能免於受襲。可歎某些香港人還批評內地逼NBA道歉是「政治生意」,那麼難道香港這一種打砸就不是「政治生意」?內地的本錢是14億人的龐大市場,但如果香港這個市場也政治化,這750萬人的細小市場,會有誰冒著政治風險來爭取呢?我相信外商因為香港營商環境惡化而撤資的情況將陸續有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