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偉:莫雷的推特風波及含義

2019-10-28
王向偉
《南華早報》前總編輯
 
AAA

603a2a725fb045a77e27e2db664bb2a9.jpg

10月4日,NBA休斯頓火箭隊總經理莫雷發了一條僅僅七個英文單詞的推文,並在幾小時後又刪了,但它無疑將會是推特歷史上最昂貴的推文之一。

莫雷引用了「Fight for freedom, stand with Hong Kong」(為自由而戰,與香港同行)這句示威者的口號。這立即在中國內地炸開了鍋,激起了無數NBA球迷的不滿,對NBA在華數十億美元的生意產生了巨大威脅。

推文也引發了一場地緣政治風暴。中美政客、媒體評論員、NBA老闆、籃球傳奇巨星和球迷都參與其中,就言論自由、中國崛起、殖民恥辱史、中國對外企的限制、香港抗議者持美國國旗乞求干預以及中國的國家主權等話題展開了唇槍舌戰。

幾周過去了,激憤情緒已逐步降溫,但關於推文影響的疑問仍在,最終答案也仍懸而未決。例如,不少外國人懷疑中國政府是不是故意過度反應,以便讓外企和組織明白在中國市場自我約束的重要性,以及中國政府也該明白公關的意義,如不能很好把握史翠珊效應,其行動的效果可能會適得其反。

就這一案例而言,許多人都認為國際媒體密集報道放大了香港的示威抗議活動,嚴重損害中國在NBA球迷眼中的形象。其實,全球NBA球迷原本並不太關心政治。

這樣的推論並非沒有道理,但中國非同一般的反應或者說過度反應背後的原因,要微妙得多,複雜得多。

考慮到中國官媒、網民和企業的反應速度和強度,海外觀察人士認為這是政府精心策劃的行動。在莫雷推文發佈幾小時後,中國新聞機構就開始發佈網絡文章,抨擊莫雷支持香港抗議活動。中國NBA電視轉播機構中央電視台及休斯頓火箭隊的中國贊助商,包括科技巨頭企業騰訊和運動服裝品牌李寧等,都立即宣布暫停與火箭隊的業務合作。

也許難以置信,但憤怒情緒的升級確實是自發行為,而非政府刻意安排。當然,中國官方可能並不反對這樣的做法。

自國家主席習近平2012年上台執政以來,中國的政治氣候已發生巨大變化。在國內和國際舞台上,習近平更加自信,積極推行以民粹主義為特色的民族主義政策,放棄了鄧小平所倡導的「韜光養晦」哲學。習近平還宣示中國將以一個新型大國的姿態「屹立於世界的東方」,並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大力打壓之下,發起了一場增強自信的運動,包括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推特風波也激發了整個社會高漲的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情緒。官員和普通民眾都受到了極大鼓勵,敢於直接回應外國人或外國的對華輕視或侮辱,而在過去,他們的態度通常是熟視無睹、聽之任之。

隨着意識形態的強化以及不希望被視為政治立場不堅定,中國公民和企業不需要政府號召,就自願採取行動了。在莫雷推特事件和隨後與NBA聯盟的較量中,很多中國人確實認為,休斯頓火箭每年大把大把地從中國市場賺錢,因此他們不該與中國唱反調,不該支持中國反對的事情。

這一事件也揭示了另一更重要卻仍未被外界所理解的事情:香港人把示威活動看做爭取民主和減少北京干涉的合法途徑,但內地人把這些活動視為分裂圖謀,是在破壞國家主權。

莫雷推文事件後,作為布魯克林籃網隊老闆和科技巨頭阿里巴巴集團聯合創始人,蔡崇信發表了一封致NBA球迷的公開信,較詳細地談論了香港的歷史問題。

蔡崇信援引了鴉片戰爭和日本侵華戰爭這些「沉重包袱」作為例證,以解釋為何涉及主權問題時,中國會反應如此強烈。他表示,「支持分裂運動在中國是第三軌問題之一,對中國政府如此,對中國公民也是如此」。

阿里巴巴集團收購了《南華早報》,蔡崇信出任了該報董事會主席。

隨着香港示威活動越來越暴力,尤其是開始針對講普通話的內地人以及與內地企業和實體相關的財產和店鋪,內地人對香港的不滿和關注度也越來越大。

經常閱讀本專欄的讀者都明白,我一直認為由於香港和北京當局的無能和管治不力,才導致香港目前的亂局,因此他們應該承擔主要責任。

US1.jpg

但是,黑衣示威者揮舞着美國國旗來乞求美國總統特朗普解放香港、以及毆打政見不同者的畫面,正中了中央政府的下懷。中央政府一直認為,香港示威者與美國和西方勢力勾結,圖謀把香港從中國分裂出去。這也使得內地人更加擔憂和憤怒。

有趣的是,內地人曾對「一國兩制」模式下的香港資本主義制度和法治羨慕不已,並對他們爭取民主和保護自己生活方式的鬥爭給予了無限同情。

在2003年50萬人因反對23條立法而上街遊行甚至2012年學生抗議反對實施國民教育之時,內地人都對港人表達了支持和同情。但對於目前的示威抗議活動,除了憤怒和反對,沒有得到內地人的絲毫同情或支持。

海外媒體習慣性放大香港亂局對習近平領導地位的威脅,認為這是他執政七年來遭遇的最大挑戰。但考慮到內地人對香港示威者強烈的反對情緒,人們會發現外媒所擔憂的情況並不存在。

即使有影響,也是因為內地人對香港示威活動的不滿情緒,使得習近平在香港問題上的立場更強硬。在涉及國家主權的問題上,中國領導人不可能採取靈活方法加以處理。

同時,國際媒體對這次NBA事件鋪天蓋地的報道,突出聚焦在中國政府對外國人和外國公司行使言論自由權利的恐嚇上,因此北京應該從中汲取教訓。

中國擁有強大的網絡審查制度和龐大的宣傳機器,據信中央政府有能力嚴控互聯網上信息傳播以及就熱點話題的討論。在某種程度上,確實如此。

然而,很多情況下,尤其是隨着「小粉紅」的崛起,北京不時會被陷入某種尷尬的境地。「小粉紅」是指那些比較激進的網絡青年。與「五毛黨」不同,「小粉紅」們是一幫真正的愛國青年,任何人或國家只要對中國表示不滿或敵意,都會成為他們攻擊的目標,尤其是外國人或生活在海外的中國公民。

由於「小粉紅」愛國熱情高漲,經常能把某件小事或某句話炒作成全國關注的熱點,從而導致官媒也跟進報道。

這就不難解釋一些外國公司因被指反華而陷入困境,被迫發佈澄清聲明並採取補救行動。最新例子是意大利豪車製造商瑪莎拉蒂中國大陸公司。作為對台獨勢力的回應,北京決定抵制台灣金馬獎電影節,而瑪莎拉蒂台灣公司仍決定贊助這一電影節。在此情景下,其大陸公司不得不發表聲明,表明自己與台灣公司無關。「小粉紅」旅和官媒可能會自認為勝了,但這種狹隘的心態對樹立中國形象不是什麼好事。

鄧小平的一大重要遺產就是實事求是的哲學思想。在過去幾十年裡,中國從中受益匪淺。鄧小平這一務實思想的最佳體現,就是他的那句「不管白貓黑貓,會捉老鼠就是好貓」。

隨着中國的崛起,中國領導人及全國人民仍需要有鄧小平那樣的務實態度,以贏得更多朋友,而不是僅僅因政治觀點不同就將他人拒之門外。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禁蒙面法》為甚麼重要?原因是該法例正正針對滋生暴亂的「匿名效應」。所謂「匿名效應」出自管理心理學,指在不記姓名或在相互不瞭解的情況下個體獨立性、自主性得到充分體現的現象。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勒龐的經典著作《烏合之眾》,對於「匿名效應」對社會運動的影響有深入的分析。他直指「匿名性」引致個體喪失責任感,令個體變得原始、無理和情緒化。由於人們缺乏自我克制,因此逐漸接受集體潛意識的控制。在「匿名」的狀態和群體的掩護下,成為了「烏合之眾」孳生的「溫床」,令到社會動亂一發不可收拾。

    韓成科  2023-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