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家雄《路》工作倦怠影響表現
打工仔每日努力拼搏,加班、趕deadline、爭取升職,不知不覺間產生壓力和倦怠感卻不自知。美國調查機構Sleep Judge發表研究指,逾9成受訪者在工作中感到輕微的倦怠,而心理倦怠的程度遠超於身體倦怠程度。調查訪問了1000名從事不同行業的打工仔,發現多達93%受訪者有工作倦怠情況。所謂工作倦怠,並不只是厭倦了工作,而是某人長時間感覺到疲憊和對事物缺乏興趣,導致工作表現下降。
研究指,每周工作超過40小時足以增加工作倦怠可能性。研究強調,下班後處理工作電郵及短訊令員工長期處於工作狀態,變相增長工時。而從事住宿及餐飲業、教育服務和零售業的打工仔就有較高機會出現工作倦怠情況,當中以從事住宿及餐飲業人士,平均工作倦怠比率最高,達21%。報告另指,千禧一代不像嬰兒潮一代般埋頭苦幹投入工作,加上工作無法為他們帶來足夠經濟保障,因此千禧一代更容易出現工作倦怠。
工作倦怠對每個人的影響不一,63%的受訪者會在工作中產生憤世嫉俗及沮喪等負面情緒。54%會缺乏動力,對工作甚至任何東西都不再熱情。此外,專注力下降、容易與人爭執及缺乏滿足感都與工作倦怠有關,但不少人卻被誤診為抑鬱症。
研究建議,打工仔可嘗試有系統地安排工作日程,透過時間管理解決工作倦怠。同時,足夠的睡眠時間亦有助應付壓力。此外,打工仔亦可在工餘時間設固定時間查閱電郵及短訊,甚至在假期時關掉手機。現時歐美有不少城市立法禁止上司及同事,在休息時間向同事發送電子郵件和短訊,以減輕打工仔壓力。
而僱主也應在職場健康方面多有保障員工身心健康的措施及計劃,如在傢具選擇和放置安排可多鼓勵員工郁動,又或打破了傳統一板一眼的辦公室框框,如設有乒乓波枱鼓勵員工運動、共用空間增加同事溝通、設有不同款式的枱櫈,讓大家不時轉換心情,並保持活動。
此外,也可透過植物擺設或自然採光效果,讓辦公室與外面有所連繫。這樣的設計和佈局讓員工在辦公室工作時,都可以接觸到大自然,因而提升工作效率並改善情緒。改善室內環境的各種元素,如空氣質素、水質、溫度、濕度及環境音量等,也都對員工的健康有正面影響。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