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書健 :凡事起頭必須全力建立「往績」
十幾年前領滙(00823.HK)上巿,令我的舊東家意識到房託已經在日本、新加坡以及香港開花。舊東家號稱全球房託專家,必需在亞洲有分部。因此聘請了我回港開設辦公室。連同後來開設自己的公司,我有幸兩次創業。
創業之初,需要有長期信心,認同一直走下去總會明朗化。換句話說,就是「存在就是勝利」。另外亦需創意,多發掘現有資源能做的業務。例如基金界傳統是開設基金,吸引客戶投資,基金經理再操盤。金融海嘯之後,部份投資者擔心將資金交由基金經理全權操盤,風險太大。於是就出現獨立帳戶方式,客戶注資到自己戶口,再讓基金經理代為操盤,客戶保留監察權。一向說香港人靈活善變,就是我們懂得駕馭這類發展。
不過創業最難,其實是再之後的一個階段。創業之初有如背水一戰,不前進就要滅亡,所以相對容易保持士氣,方向一致。但是當簽下第一單大生意之後,危機感突然消失,反而最難維持軍心。
一方面,所謂「共患難易,共富貴難」。利益出現,一眾合夥人和高級僱員都有合理期望去分享成果。公司又依然是中小企,尚需資本做下一波發展。如何分配利益、何時分配利益,每一步都變成複雜事,稍有不慎就會種下分裂種子。
再者,做生意講求往績,第一單大生意做得不好,以後再拓展業務就更難了。當年經濟大衰退,小羅斯福當選美國總統,美國急需改革以回復信心。因此他在上任後的首一百天就推出實際政策和措施,落實了大部份政綱。之後的總統亦經常套用這個模式,儘量在上任初期就推動政策承諾。這既可以先聲奪人,又讓政綱有時間落實,在任期內可以微調。
做生意亦一樣。拿到了機會之後,必需全力以赴,才能建立往績,追求下一波的發展。在台灣,1981年由陳定南競選宜蘭縣長,因為國民黨內鬥而僥倖贏出。之後八年一共兩屆,陳定南工作稱職,後來稱之為「宜蘭經驗」。後來選舉制度逐漸開放,民進黨證明自己除了可以搞街頭運動之外,執政亦可稱職,宜蘭經驗就是最有力的往績。
今天香港十七個區議會落入泛民手中。四年後制度和局勢如何,此刻難以預料。但是這可能是黃營建立往績的唯一機會。慎之,戒之。
楊書健
安泓投資總監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