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飛:以團結應對最壞情況
近日,中國最高決策層召開會議,明確提出:「面對嚴峻複雜的國際疫情和世界經濟形勢,我們要堅持底線思維,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換言之,面對嚴峻的疫情和由此而激發的國際政經環境變化,中央已經做好最壞的打算。
在應對疫情中所呈現出來的中國與部分西方國家的矛盾,更多只是一條導火線,其真正反映的是中西方在綜合國力和影響力上的此消彼長所引起的深層次矛盾 —— 對崛起的中國,必須採取遏制手段!
雖說台海、南海等一直都是衝突熱點,但畢竟中國是世界核武成員國之一,在彼此核武恐怖平衡之下,對中國發動戰爭的風險還是相對較小的,何況近日美國情報單位公佈說,中國在進行小型核武試驗,這更是不能輕言對華戰爭。國際環境惡化的主要可能性,還是落在了經濟金融範疇為主。特別是中國經濟已經很大程度嵌入了全球化格局當中,與其他國家的相互依存度很高。因此,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針對中國發動經濟戰的可能性更高。具體來說,至少有三種比較激烈的經濟戰手段:一是拒絕償還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二是掠奪中國駐外企業的海外資產,三是切斷中國經濟的海外金融結算。
三種手段雖非真正戰爭,但扼殺力度不亞於戰爭。坊間不少評論認為,所謂的要求中國賠償西方的疫情損失,並不具備操作性。其實這種看法非常缺乏想像力。正如在特朗普上台之前,誰能猜到美國真的對華實施貿易戰?正如在(美國所謂的長臂管轄支使下)加拿大真的拘捕孟晚舟之前,誰能猜到西方為了打擊華為,不惜採取抓人的手段?何況,這些經濟戰手段要麼不乏「法律依據」,或者立法制訂法律依據的政治動機,要麼根本就有實踐先例!
第一種拒絕償還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實際上已經有美國國會共和黨議員正式在國會提出,雖然未至於形成約束性的議案,但畢竟開了個頭,讓這種氣氛開始在官場政界和社會進行炒作。就算去年通過的所謂民主人權法案,也是這樣在國會個別議員開始炒作,然後配合一定的社會情勢變化,就真的變成法案了,何況今天西方這種反華仇華氣氛甚囂塵上!絕對不缺想藉此收割政治選舉利益的政客。
第二種是掠過中國海外資產,這種明火執仗的搶劫,聽著很是駭人聽聞,特別是西方崇尚所謂尊重私有產權。但筆者還是那句話,這不是沒有先例的!去年流行兩本法國企業家撰寫的書籍,分別是《美國陷阱》和《隱蔽戰爭》,就是作者以親身經歷,詳細講述如何被美國司法部門巧立名目,巧取豪奪,不但法國優質企業資產最後落入美國人手中,而且作者更身陷囹圄,飽受折磨。從此,美國所謂的「長臂管轄權」便開始為世人所知。雖然這種情況完全不同於今天中國所處的境況,但是有至少兩點是相通的:一是美國如果盯上了外國的優質資產、技術和企業,是不會受困於什麼「保護私有財產」的商業道德約束的,法國是自己的盟國,尚且能夠下殺招(根據兩本著作統計,其實遠不止針對法國,幾乎所有盟國都領教過!),何況中國不是美國盟國!何況中國的企業有眾多屬於國企央企!那就更不客氣了。二是以美國通過制定美國國內法的手段,把這種「豪奪」披上一層「依法施政」的外衣,頓時變成了「巧奪」!針對盟國的優質資產,可以制定所謂的「長臂管轄法律原則」,和與之配套的所謂「外國人反貪污法」云云。今天針對向中國所謂的「索償」,難道就不能制定相關的「索償法」之類法例,把掠奪中國資產「合法化」?
第三是切斷中國的海外金融結算或者說清算服務,把中國的銀行金融機構驅逐出SWIFT(國際資金結算系統)以及其他相關的結算系統。美元今天仍舊是國際貨幣,如果中國的企業銀行無法使用美元進行結算,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暫時也不足以取代美元,這等於要退回到以物易物的狀態。這不是天方夜譚,前年美國特朗普政府蓄意打壓中興企業之時,就是採取過類似的手法,所有外資銀行都不與中興企業進行業務往來,最後只剩中國銀行,這是筆者去年在南非考察當地中興企業之時,企業負責人親口告之。這還只是出了半招,如果連中國銀行也列入打擊目標呢?反正中國一天不「賠償」,就一天採取打擊手段。
上述並非不可能發生的事,相反,隨著西方國家疫情死亡人數的上升,經濟的衰退,無論是執政黨,還是反對黨,無論是嗜血的媒體,還是民粹的網路,都有越來越強的拿中國來出氣發洩的動機。還是那句老話,戰略上可以藐視,但戰術上必須重視。
覆巢之下,豈有完卵,面對可能出現的史無前例的嚴酷局面,我們更加需要的是團結一致。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