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國偉:未來公營房屋供應分析
團結香港基金最新發表了報告,預計未來4年公營房屋的落成量平均每年只有約2萬間,較《長遠房屋策略》定下的供應目標平均每年2.8萬間,缺少了三成二。再者,過去7年供應量更未有1年達成《長策》的目標,累計短缺8.2萬個單位,預期公屋平均輪候時間會增至6年,報告揭示了公營房屋供應的警號。
筆者也想嘗試分析一下,未來幾年香港的公營房屋供應整體情況,以及過去政府在公營房屋建設計劃中的達標情況,作為補充資料。公營房屋供應在過去除了未達《長遠房屋策略》的供應目標外,在比較過去十年公營房屋實質建屋量與公營房屋建設計劃之間,也未能達成目標,而有部分年度因鉛水事件以及颱風的影響,造成了相當大的延誤。從2009/10至2018/19年度,公營房屋實質建屋量約為14.8萬間,而根據政府於2009及2014年公佈的公營房屋建設計劃資料,累計十年的供應量約為16.2萬間,即實質建屋量缺少了1.4萬間。而當中,2015/16及2017/18兩個年度只完成了約六成,當中受到如公屋食水含鉛事件以及颱風天鴿的影響,令該年度的公營房屋供應受到延誤。
另一方面,除了關注未來公營房屋供應較《長策》目標為低外,也留意到單位供應的分佈與過去的情況明顯不同。在2009/10至2013/14的五年中,公營房屋供應量總數為7.4萬間,而市區佔68.5%,擴展市區佔24.2%,新界區則佔7.3%,以市區供應為最多;而在2014/15至2018/19年的五年中,總供應量為8.8萬間,市區佔45.4%,擴展市區佔34.4%,而新界區則佔20.3%,雖然市區仍佔最多,但擴展市區及新界區的供應比例已上升不少。最後,在2019/20至2023/24年的五年中,供應目標總數達9.5萬間,市區佔26%,擴展市區佔38%,而新界區則佔36%,市區比例進一步降低,被擴展市區及新界區趕過了頭。總括而言,未來公營房屋供應的趨勢分佈,重心將移至擴展市區及新界區。
值得一提的是,基金會報告指出,預期公屋平均輪候時間會突破6年,而今年度的公營房屋供應量,預計只約為1.4萬間,是在未來五個年度中的最低點,較《長策》公營房屋供應目標少近了一半。筆者相信今年度的公屋平均輪候時間有很大的上升壓力,情況令人憂慮。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