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棟國:歷史科試題淪陷

2020-05-18
黎棟國
保安局前局長
 
AAA

3113.jpg

今屆的DSE文憑試考生真是多災多難,因為疫情延期開考,為了防疫又要戴著口罩焗住考試。必修的通識科一如往年地因為政治題而惹爭議,接著輪到歷史科有試題出事,而且涉及日本侵華這段重要歷史,真是一科比一科「吸睛」。

歷史科出事試題屬卷一四條必答題之一。卷一佔全科60%,出事試題佔8分,比重不可小覷。試題是資料回應題,提供了兩段傾向日本的資料,然後問考生是否同意「1900-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要留意的是,試題沒有提到日本侵華的史實。題目引用的資料容易產生引導作答方向的效果,作用明顯。

有老師指歷史科要求考生有批判能力,該試題屬開放式題目,問「利多於弊」也沒問題,而且沒有標準答案,無論持正反立場,只要考生能列出相應史實便能得分云云。我卻認為這正是問題核心所在,甚麼時候歷史科被通識科同化了?考生要在兩小時內答四條必答題,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考生自然會根據平日操練,根據試題的資料及重點字眼向「拎到分」的方向作答。請考評局馬上告訴大家,「評分指引」會讓回答「同意」的考生的得分比「不同意」的多或少?

考評局對批評的回應軟弱無力,著眼強調有「審題委員會」對出題及審題嚴格把關,又用保密理由不作具體回應,對發生這麼明顯錯誤的原因隻字不提,市民怎樣收貨?保密不再是擋箭牌,考評局必須詳細交代問題出在哪裏?責任誰負?是在出題的人還是審題把關的委員會?我認為兩者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而把關不力的責任更大更嚴重。

教育局迅速表態,並要求考評局取消該試題,反映問題極嚴重。考評局如何接招,市民拭目以待。若果刪題,又如何合情合理公平地推算評分?無論如何,一再有試題出事,反映教育及考評制度百病叢生,是時候撥亂反正。

 

文章原刊於《am730》。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近日(7月19日)中學文憑試放榜,每年考生都有人歡喜有人愁。隨着考生人數年年下降,符合33222最低要求的考生數目與資助學位課程的數目差距減低,歡喜的人會愈來愈多。由2013年近2人爭一個資助學位到今年1.16人爭一個資助學位,而2022年只有3.25萬人出生,到時候會否資助學位過剩亦是未知數。

    陳譽仁  2023-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