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卓立:疫後的香港文娛演藝界將起什麼變化?
大半年以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文娛演藝界,包括表演和展覽,造成深重的打擊,就似一把山火般,把茂密的山林摧毁掉,眾多充滿熱誠的業界人士,不止生計受損,心血也白白浪費掉。
這暑假原本是各種活動推出的黃金檔期,卻因為疫情原因,絕大部份都被取消,哪怕在本周,原本是每年一度的中國傳統節日盂蘭節,各區應有大大小小的祭祀活動,邀請戲班在戶外搭建戲棚表演神功戲,也無奈紛紛取消。
但生活不可沒有娛樂,讓文化空白就如讓社會的心靈變得空白,業界人士也總要在疫後繼續發展不能停頓下來,否則以後只會退步下去。究竟在疫情之後,香港本地的文化娛樂發展方向將會起什麼變化?
在沒有場地的情況下,近月來許多表演者改為在家中或者練習室舉行網上表演。例如歌手黎瑞恩與樂隊在工作室通過Facebook平台舉行網上音樂會。雖然沒有華衣美服、璀璨燈光、萬千觀眾,但以親民的形象演出,展示出平日少見的一面。除此以外,許多文娛界業者舉行網上音樂表演、朗誦活動等,有時會另外拍攝片段分享表演技巧,讓觀眾作深度欣賞。這些新穎的表演模式造就了一些文娛演藝界網紅。
可是網上表演總不能完全替代現場表演活動的功能和效果。在疫情持續之下,文娛和演藝活動長期停滯,即使表演場地重開,許多活動也無法馬上按原定計劃進行,新的創作也需要時日準備,期間預料會有一段「空窗期」出現。這個「空窗期」正好是一個讓大家沉澱、思考的階段,用疫情之中的經歷,規劃前路,創造新的元素和表演風格,既讓表演者可以轉型,也可讓更多新人冒起,啟發大家在疫後作更多新嘗試,刺激出新的經營模式,吸引觀眾拓展市場。
一片山頭哪怕被火燒過灼過,不久之後萬物也會重新滋長,以至有新的物種出現,帶來以往沒有預見過的生機。疫情雖然為文娛演藝界帶來衝擊,但同時也為文娛活動的革新帶來重要的契機。
作者電郵: cheung_cheuk_lap@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