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跟從民調」就是逃避責任的藉口
立法會選舉被迫延期,中央給所有議員自動延任一年,這可好,建制派還沒說什麽,泛民內部先掐起來了。抗爭派急了:北京讓你連任你就連任了?招安了還怎麽抗爭?不行,我命由我不由天。
當然筆者不啻以最低的尊重給予抗爭派。如果真那麼大義凜然,他們早就在區議會總辭了。原來制度公正與否完全取決於自己有沒有議席。如此「雙標」且無政治倫理,居然還有臉出來混?
但不管怎樣,傳統泛民拗不過他們,最終給出個妥協方案:跟從民調。
這個結論好像無懈可擊。程序正義嘛,民意絕對是最正確的。但事實上,這辦法完全不合理,甚至荒誕。
首先,按道理說當初授權給你的是你的選民,不是全港市民。你續任不續任跟其他人沒關係,搞全民民調幾個意思?這對其選民反而不負責任。
傳統泛民其實也清楚這辦法很難服眾,所以一次次的修改門檻和統計方法。他們也很明顯想留低,不然怎會拒絕早前香港民研的調查結果?難道民主黨認為鍾庭耀不公正?
最後統計基數落到「參與民調議員的支持者」更是空中樓閣,怎麽算支持?理論上需要確認被調查者上屆選舉的投票情況,但誰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只能憑受訪者空口講。那任何人,甚至建制支持者都可以說「我投了胡志偉,我要他總辭」。
民調難反映真實民意
這也就說到了第二點:民調能反映真實民意嗎?隨著社會發展,傳統的固定電話民調早已過時。此次雖增加了手提電話,但接觸的人群仍然局限。網絡上的民意算不算民意?旅居外地的選民怎樣覆蓋?沉默的大多數如何調查?我身邊有太多朋友接到民調電話就掛掉,大多因為不想麻煩。但他們在選舉時是會出來投票的。
於是如今民調的結果只體現一部分熱衷政治群體的意見。
比不配合更壞的結果,是假民意。美國大選民調可謂是世界最成熟的系統性民調之一,金融時報援引8月中旬的一份調查顯示拜登領先特朗普7個百分點。但當選民被問及他們認為鄰居會支持誰時,特朗普反而領先5個百分點。背後的原因大家都懂吧?在現在撕裂的政治氛圍下,真相只存在於正式選舉那一刻。
另外,是否續任涉及重大社會利益。在特殊時期議員續任一年與其說是權力,更是一種義務。疫情之下為了社會正常運轉,延續四年前的授權是一種爭議最小化的方案。否則議席空缺影響議會運作,部分選民意見無法被代表,是公眾的重大損失。政客想炒作「總辭」搞對抗重燃社會運動,我們就要隨之起舞?就要拉普通市民做炮灰?
事事選民決定是「懦夫」行為
最後,民主制度原本也不該事事由選民決定,其本質是民眾選出自己認為立場相近,有參政議政能力的人代自己行使權力。當授權程序完成,後續政治決定都應靠政客自己的專業判斷。你認為對選民利益最大,對社會利益最大,你就去做。任期結束後由選民評估,再選擇是否與你「續約」。
事事交給選民決定的做法早在古希臘時期就被淘汰了,之所以壽終正寢,正因事情的複雜性普通民眾不了解,也無時間了解,無法做出理性決斷。譬如「總辭」後會發生什麼,到時如何應對?涉及到如此龐雜的制度設計,真的適合交給民眾決定嗎?
泛民現在這樣做,明顯是想留任又怕堵不住反對者的嘴,所以希望以一次「成功」的民意調查「名正言順」的留任,完全是逃避責任,是懦夫行為。但有道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英國前首相卡梅倫就是最近一個這樣把事搞砸的。
當初為了堵住脫歐派的嘴,卡梅倫安排了他任上第二場公投,期望複製2014年公投堵住蘇格蘭獨立派嘴的「豐功偉績」。誰知玩脫了,不僅為英國帶來了二戰後最大危機,也埋葬了自己的政治生命。
以現在的形勢,民調結果很可能不遂泛民所願。你們如果還有尊嚴感,還有政治責任感,就應該拿出擔當,做該做的事,別再玩這種害人害己的「堵嘴遊戲」。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