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金鋒:如何重塑政府和建制派形象?

2020-10-08
郭金鋒
資深傳媒人、福山智庫研究員
 
AAA

7ed2082e-cef3-4fab-b15c-ab4a7fb48209.jpg

行政長官即將公布施政報告,預料焦點全部落在經濟民生和政治問題方面。一年多以來,香港面對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筆者認為特首應該聯同議會建制派,真正著力處理醫療、就業和工程問題,而不是終日與強硬派打地面政治埋身戰。討論多年的退休保障、增加病床和擴大社會福利給基層都是刻不容緩的事宜。

議會裡不應該只有懂得大聲呼喊政治口號的人物,香港需要多點實而不華、專業和真正懂得政治的代議士。不要忘記,議員的頭銜代表著一個地方或國家的價值和民意,不單單只是一個名銜、一個擁有海景房的高薪打工仔,或是一部舉手機器。未來香港應該多參考外國經驗,逐步打通政治、商界和民間的連結,特別是加強利用商界來培育政治人才,而非全部依賴政黨在地區和社區培育政治人物,以堵塞政治人物缺乏來自政府公務員或者商界的漏洞。

同樣地,全球新冠疫情持續困擾,美國、歐洲和印度情況還是非常嚴重,我們只能寄望各國的疫苗趕緊研發成功,得以在明年解決和控制疫情。要避免第四波爆發,政府必定要做到全方位監控,準備好一切資源,提早鎖定達標的疫苗。同時,政府有必要再次發放資助給中小企和員工,讓他們多捱幾個月,供樓、租樓、養家、生活,都是香港打工仔當前最大的經濟開支,沒有了工作,造成的憂慮和壓力可謂極大。

而且,接近一百萬名中小學生的教育是政府跨部門和教育局需要極度關注的,這才能確保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能夠在疫情下,公平地吸收知識,有足夠的資源和工具去接收資訊和透過視像上課。沒有好的教育,好的學校和老師,香港幾年後的競爭力將會慢慢倒退,被周邊國家趕過。

最後,不論屬於哪一派別的人,都需要有同理心。政治領袖真的要理解和感受人們的真實生活、感受他們社區的脈膊,而不是像有些政府官員離地表示不知道原來有那麼多人在戶外上班,不知道政策推出後影響著多少人!近期上映的電影《麥路人》也在訴說著香港基層社會的慘況,他們生活困難,社會流動性不足,政府和建制派政黨除了一味提議全民檢測和派月餅外,真的要拿出更多的政績來慢慢改變整體形象。而作為最大政黨的民建聯更應該想一想,十多年過去了,有沒有真正做到時任國家副主席曾慶紅在2006年對他們提出要「內強素質,外樹形象」的寄語?做到了多少?只有這樣不斷的反思與改進,才能逐漸變強大,才能幫助政府施政,才能有機會建立成為廣受民眾歡迎的執政聯盟。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抗疫是政黨政治人物,顯示承擔、爭取支持、儲累功績的重要時機,積極參與抗疫,既可幫助市民,也可以為自身取得政治支持和力量,泛民各政黨卻似有「默契」的全面消失,不但不為市民提供任何協助,更沒有為抗疫提供任何建議和助力。

    韓成科  2022-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