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卓立:如何強化香港地道食品的潛在價值?

2020-10-28
張卓立
自由身媒體及戲劇工作者
 
AAA

MEO1.jpg

深秋時節,涼風送爽,轉眼快到廿四節氣中的立冬了。冬天是吃暖身食品的時間,許多燒臘店和菜市場攤販出售臘味,最常見是臘腸,也有膶腸、臘鴨,還有現在比較少見的「金銀膶」。雖說是香港的地道食品,但臘味、腐乳等,在其他地方也有出品,有部份的質量都算上乘,不過香港的產品特別受消費者信賴,不只讓食品本身提升知名度,還成為香港的城市品牌。

在市場推廣範圍中,有理論指出,一個品牌得以成功,要經歷數個層次。第一個是「認知」,即讓公眾聽過、見過,品牌和產品的存在;第二個是「支持」,即是信賴產品,有效、安全、質量穩定,一再消費;第三個就是「宣揚」,即是不只自己選購,還會把產品推介給身邊的人,口耳相傳無意間為產品免費推銷。

臘味是廣東地區的特色食物,廣東地區傳統流行腌製和加工食物,例如鹹魚、臘味、鹹菜、腐乳等等,香港不單承傳了傳統食品技藝,還誕生了好些知名品牌。例如臘味,有榮華臘腸,即使是已結業的,位於九龍佐敦道與上海街交界的金菊園,至今仍然為年長的市民津津樂道。曾經有段時間,許多移民往美加澳紐,或者到海外探望親朋的人,都帶上香港的臘味隨身「空運」到遠方,滿足身處海外異鄉客,思念往昔家園之情,深受海外華人社區歡迎,甚至連一些外國紀錄片到香港拍攝民情風俗,都包含了臘味,讓外國人都能有機會認識,「認知」、「支持」、「宣揚」的效果可謂在時勢與實力配合下衍生出來。

如果說到「香港品牌」有什麼價值,相信是質量穩定,還有包裝巧妙,方便攜帶和保存,還有不得不忽略一點,就是通過國際標準認證和檢測,例如ISO和「Q嘜」,得到的認受性更強。

隨著網購趨於流行,地域上的界限逐漸消失,世界各地的產品在網上直接競爭,對於臘味這類具有地方特色的產品帶來挑戰,但也帶來新的發展空間。具體來說,網上相類貨品繁多,既有的產品,知名度優勢不一定同樣在網上佔優,不過產品若通過適度的包裝和推廣,加上本身獨有的功能和質量,創造品牌價值,也可憑網絡開拓出新的消費群。香港的臘味,吃的人多,又有知名度和信譽,不知大家想到用什麼方式,把它們的形象與時並進,創造新的價值呢?

 

作者電郵: cheung_cheuk_lap@hotmail.com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部分本土派有意宣揚「港語」此一概念,或者有意識地排拒大陸用詞,以此製造文化上「中港區隔」,這是一個問題;部分人因為本身中文水平不濟,於是胡亂把一些古而有之,或者是香港特有的法律中譯詞,視為大陸借詞而加以排斥,是另一個問題,兩者或許有共通點,但又不能視為完全等同,應該加以區別較佳。

    陳凱文  2023-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