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和:如何推動商界加強投入社會事務?
不同的管理風格,決定了商界和行政總裁對公益事務的投入和力度。近年大家看到太古、新鴻基地產和李嘉誠基金會都積極在扶貧、地區關懷和教育上投放不少資源和金額。新世界和信和在藝術、公益和年輕人工作也著力不少。眾多國際和內地銀行、保險公司也一直贊助本地運動和文化項目。這些資源和長年累月的社會參與,不是一次性的,都是有利於分擔政府的重擔。
最近出現不少安老院、特殊需要託兒所的服務問題,政府除了需要加強監管和抽查外,創科局和社署可以聯手起來,善用科技和引入數據供應商,為這些社福機構提供電腦、平板電腦、手機等,讓家人和受照顧的院友在疫情下多溝通,也可以隨時隨地看到他們生活和居住的情況,讓大家住得安心,也少一分顧慮。
而最近國泰及港龍因為經營困難而裁減人員,我們看見不少本地企業站出來,例如逸東酒店、啟勝物業管理,正招募銷售及市場部、酒店前台、餐廳和酒吧等職位,邀請受影響的國泰及港龍員工加入。相關的招聘活動,預計可以吸納超過200人,非常及時讓一些國泰員工作出新發展。
而事實上,航空業相關的經驗,特別是來自國泰和港龍優秀的員工,工作的性質和應對顧客的經驗,實際上與物業管理、酒店和商場顧客服務非常相似。而這些大公司也會提供培訓,相信航空服務員的很快就能夠擔當客戶服務助理、禮賓員及客戶服務主任等。
面對當前新冠疫情的打擊,政府有必要多鼓勵商界參與各個層級的社會和公益事務。不論是扶貧、青年發展、教育、就業等,財政司、庫務局和勞福局可以成立跨局委員會,讓商界得到一定程度的稅務減免,從而肩負起更多的企業社會責任,並參考馬會公益的經驗,讓本地非政府組織可以公平公開地申請資源和資金去舉辦活動。同時,坊間也有不少非政府組織提供就業轉型,事業發展等的培訓。現時青年就業率上升到近兩成,各行各業的失業率也衝到6.4%,如何運用社區和民間資源,為一些被解僱及裁員的人士提供培訓,協助他們找到新工作和方向非常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