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國偉:回顧2020年房屋施政表現
2020年,全球爆發新冠肺炎疫症,各國政府的重點均放於如何做好防疫及抗疫工作。雖然如此,香港的房屋問題依然是政府施政的重中之重,藉著踏入2021年,筆者欲回顧政府過去一年在房屋的施政表現,也展望今年房屋政策的焦點。
在去年公佈《施政報告》時,特首林鄭月娥表示,政府在提出的部分房屋土地供應改革措施,突破政府的一貫思維,須力排眾議,提出以創新思維多管齊下增加房屋供應,當中包括推動過渡性房屋和以破格思維推出的現金津貼試行計劃。不少新政策均來自於去年1月初,政府公佈十項民生政策新措施,以及於11月底發表的《施政報告》中所提及的。這些政策其實也並非新鮮事物,社會一直有倡議及訴求,只不過政府態度強硬,堅拒推行。
事實上,自現屆政府於2017年上任後,當時公屋的平均輪候時間為4.6年,時至今天,已攀升至平均5.6年的新高,可喜的是在去年年底公佈的《長遠房屋策略》中,政府表示已覓得330公頃土地,可供未來10年興建31.6萬間公營房屋單位,長策首次能達標,但單位供應的高峰期卻放於第二個五年期,即是在未來至少5年期間,公營房屋供應仍然嚴峻,的確需要制定紓緩措施,不能坐以待斃。
另一個 「新思維」,是就 「劏房」租務管制展開研究工作。筆者是研究工作小組的成員之一,感受頗深。一直以來,政府對於恢復租務管制採取堅拒的態度,擔心措施最終會弄巧反拙,減少房間出租。經過與多個關注團體代表會晤、舉辦公眾論壇、探訪劏房戶等工作,足見現時的「劏房」租務市場存在失衡狀況,貴、細、擠是「劏房」的普遍現象,而租務上也存在權責不公道、單位安全及衞生隱患等問題。筆者認為推行「劏房」租務管制是需要的,令租務市場能夠健康發展。
在「巧婦難為無米炊」的今天,公屋輪候時間延長,公營房屋供應嚴峻,紓緩基層住屋問題,突破思維是必須的;總體而言,政府過去一年在房屋施政上,有着力回應了社會的不少訴求,應當給予肯定。筆者所屬的公屋聯會,正舉行「2020特區政府房屋土地十大施政評選」活動,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瀏覽網站,揀選十項房屋土地的年度大事 (投票網址:https://bit.ly/37JMFWw)。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