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柏:如何推廣中國歷史?

2021-03-01
寒柏
學研社成員
 
AAA

WhatsApp Image 2021-03-01 at 10.22.09.jpeg

幾年以來,很多人都提倡要重新加強中國歷史教育,從而增加學生對國家的理解,並可增強他們的民族認同感。

可是,香港由殖民地年代至今,中國歷史的中學課程編排,都無法達至這個效果。其中一個原因,便是相關的課程及試題都設計得太悶;即使是歷史愛好者也會感到吃不消。

此外,殖民地年代的中國歷史課程,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當年,一般只有初中生修讀,中國3,000至5,000年的歷史,大部份都在中一至中二便會讀完。中三則只集中細讀清史和近代史。最有趣的是,清初康雍乾共134年,只一堂便教完;餘下133年左右的清史和之後50多年的近代史,講述我們如何喪權辱國,或怎樣被列強欺負,則用了差不多一整年去講!

結果,讀完這3年中史,莘莘學子會有什麼體會?

最多人會認為,中國在很久以前也不錯,但近代則完全不行了。近代中國的屈辱,明顯被編排課程的人不成比例的放大!亦有人被西方學者所誤,在分析中國清末至近代史時,立場十分偏頗,甚至乎一直引用錯誤的資料。

無論如何,如港府有意推廣中國歷史,這中學課程肯定要重新「打造」。若只簡單的沿用殖民地年代流傳下來之教材,則肯定不會做得好。那麼,中國歷史應該如何教呢?

1. 中學課程始終要與大學有一定的銜接,不能完全自由發揮。但我們只取其精義便算,實不必窮其枝葉。今時今日,基礎教育之目的並非想要學生提前讀完大學首兩年的課程。因此,我們可以取其「骨架」,但不必太深究其「血肉」,當中冗長無趣的細節不妨先略去。

2. 大家又可以想一下,歷史愛好者一般喜歡那一個範疇的中國歷史?我們何不把有趣的歷史先盡量收錄在教科書?

例如,很多朋友都喜歡「楚漢相爭」之歷史;與這個時代相關的成語,大約有接近60個。什麼「破釜沉舟」、「背水一戰」、「暗渡陳倉」、「一飯之恩」、「胯下之辱」、「登壇拜將」、「多多益善」、「霸王別姬」和「四面楚歌」等等的劇情,簡直比小說還要好看。劉邦、項羽和韓信更是不可一世的英雄人物,有誰會認為這段歷史沉悶?

當然,更多人沉迷的自然是三國歷史。由於《三國演義》的關係,大家對三國史都不會太陌生。此外,我們都玩過很多相關的電腦遊戲,亦看過不少以三國為題材的網絡小說、漫畫和電影。不少人更因此而熟讀「正史」,對三國的皇帝、文人和武將都是如數家珍,肯定比中學老師更熟書! 

談起演義或小說,亦有不少傳統劇目與「唐、宋、明」三朝的開國歷史有關。若談起「北伐」呢?除了三國孔明的「鞠躬盡瘁」之外,我們也會聯想起宋朝岳飛的「盡忠報國」。談起打仗,我們會記得「秦弩」,也會想起諸葛亮的「八陣圖」、岳飛的「拐子馬陣」和戚繼光的「鴛鴦陣」。這些歷史片段,絕不會比武俠小說遜色!

說起文治,當然會想起宋仁宗治下那文人輩出的盛世。而且,北宋的「熙寧變法」和「慶曆變法」,難道不好看嗎?另外,大家也不會不知道明朝張居正的「一條鞭法」罷?即使全都拋諸腦後,大概仍會對雍正時期的「攤丁入畝」和「火耗歸公」有些印象。此外,某些香港人就是對「改土歸流」的歷史不認識,才會蠢鈍如豬,竟然走去支持「港獨」!這些中國幾千年來的政經變法不僅有趣,還對理解現代政治十分有用!

有人戲稱,港人只喜歡談金錢。我們也可以說「財金政策」呀!至少有3,000年的中國金融及貨幣史,難道不有趣嗎?你想知道漢初的鄧通是誰嗎?他如何致富?朝廷為何會開放鑄錢?後來又為何收歸中央?你沒聽過唐朝的「飛錢」?但你至少知道宋朝的「交子」、「會子」、「交引」、「茶引」和「鹽引」罷?美國「華爾街」當然了不起,但你聽過千多年前汴京裡的「南通巷」嗎?

3. 怎樣編排中國歷史教材?只要有趣的故事就先盡量收錄!我們可以到書局查看什麼題材的歷史書最好賣,我們也可以參考從前的戲曲和演義小說,更可以多看看現代的電視劇、漫畫、網絡小說和電腦遊戲。投其所好,是最直接的法門。

4. 有人認為,很多流行文學裡記載的都是「野史」,但又有什麼問題呢?根本宣揚「野史」及「秘聞」才是「推廣歷史」的最佳法門。有誰會深究隋煬帝如何興建「大運河」?但肯定會有人想知他如何「荒淫無道」!我們記得正史中,羽扇綸巾的是周瑜,並非孔明。但教科書裡出現孔明「借東風」的故事亦無不可。慈禧治下的「同光中興」有多少人會記得?但如果我們戲說「慈禧的秘密生活」,則恐怕會有很多觀眾。談起慈禧太后,她在年輕時明明是一個很有古典味的大美人,何不把網上流傳的那張「電腦模擬圖」都收錄下來? 其實,野史也反映了中國古代社會狀況、價值觀及文化,亦不妨多談,只要交代清楚那些部份並非正史即可。

155132199_10158122983717400_1345789082924628048_n.jpg

5. 中國歷史內的趣事有很多,我們絕對可以設計一個為期5年的必修課程。為了鼓勵學生認真學習,試題亦不必太深奧或刁鑽。既然讀歷史也難免要背誦,我們何不在教科書之外,另設兩、三本「精讀」?考生把相關題目背熟了,就至少能拿到不錯的成績,不是很好嗎?這種側重背誦的學科,實對「寒門學生」有利,亦算是對香港教育只向有錢人傾斜的一種修正。

總的來說,如果我們真的有心推廣中國歷史,便應該發挖這個世界裡的更多趣聞,不宜抱殘守缺。最重要的是,教材裡應該流露出對中國歷史和文化的一份溫情與敬意;港英殖民地時代的課程,更應該完全棄掉!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