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漢宗:「修法」有利建制派 但管治不能只靠建制派直選人才

2021-03-31
區漢宗
資深傳媒人
 
AAA

WhatsApp Image 2021-03-31 at 09.31.06 (1).jpeg

人大常委會「修法」,是對「3.11決定」的法律化具體化落實。「決定+修法」兩步走順利完成,香港政治版圖出現根本性變化。

香港的政治體制設計是行政主導,而行政長官由選委會選舉產生,說明選委會在香港政治體制設計中舉足輕重,人大常委會「修法」賦權選委會選出40名立法會議員,做法完全符合當初《基本法》授予選委會的權力;選委會改革後,由4個界別增加至5個界別,代表性更廣泛。

今次修訂也涉及選舉委員會人數增至1,500人、增加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及全國性團體香港成員的代表界的「第五界別」。反對派在2019年區議會選舉大勝後,外界預計反對派會取得選委會中大部份區議員所佔席位,總數多達100餘人。但在修改後的方案中,區議會界別被完全取消,改為由分區委員會、撲滅罪行委員會等地方組織的部份成員兼任,總共佔156席。這些地方組織的成員本身都是由政府委任。這是要反映《基本法》的精神,讓區議會「去政治化」。

修改後的選舉方案也將部份界別合併,例如醫學界和衛生服務界原本在選委會共有60名成員,但修改後合併成醫療衞生界,只有30名成員;社會福利界原有60名成員也被減至30名成員。「民主派」此前在這些界別取得大多數席位,這些席位也將落在建制派手中。

另外,方案也要求一些界別部份委員由中國全國相關機構的香港成員產生,例如法律界30名委員中有9人需要由中國法學會香港理事中提名產生,原名資訊科技界的科技創新界中一半委員需要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香港院士中提名產生等。

第六屆立法會由70名議員組成,其中35名經地方選區直接選舉產生,其餘35名經功能界別選舉產生。新方案立法會40席經選委會產生,30席功能組別,20席地區直選。

過去35席經地方選區直接選舉產生,在「大選區」和「比例代表制」的雙重作用下,激進派憑藉少數人支持即可當選,這是造成近年議會亂象的原因之一。地區直選減少到20席,在「雙議席單票制」下,候選人須取得較大比例的選票才能勝出,從而無須再靠「鬥激」爭取同陣營的支持,理性溫和的聲音將再次成為主流。

功能組別35席減至30席,目前功能組別中,有九個界別採取混合票,包括一直由「民主派」控制的資訊及科技界在內,新方案則有九個界別維持由個人票產生,其他劃一採用團體票,令以往一些由「民主派」取得的界別議席將落入建制手上。

「修法」後香港政治版圖將出現有利建制派的根本變化,在這種情勢下,有必要避免過猶不及。必須從香港的實際出發,有利於促進香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保障社會各階層、各界別、各方面均衡參與;必須以提高特區治理效能為追求,有利於實現良政善治。

這就要求「愛國者治港」不搞「清一色」,不搞「建制派直選人才治港」,「愛國者」的範圍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是廣泛的。古人說:「大道之行也,天下爲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要在愛國的基礎上拓寬範圍、選賢選能、讓更多德才兼備、視野寬闊的優秀人才有機會進入管治架構,帶領香港走出當前困局,這樣才能實現良政善治。

實事求是地看,按照選賢選能的標準,長期以來專注選舉的建制派政黨這方面的人才嚴重匱乏。香港管治不能只靠直選人才,香港的政治生態出現良性轉變,將為有能力、有視野的愛國人才提供良機和平台。同時也要挖掘、培養、選拔更多有擔當、有情懷的愛國賢能者,並委以重任,帶領香港走向新的繁榮。

其實,建制直選最大黨民建聯已「春江水暖鴨先知」。民建聯早在1月31日召開記者會,提出「變革香港」,聲言作為愛國愛港政黨,民建聯也必須自我變革,從過去的工作中總結經驗教訓,必須在過去以選舉和地區工作為重點的參政議政的基礎上,更進一步,更全面參與政府管治,包括加強政策倡議,為政府輸送管治人才,以更好地發揮協助特區政府改善施政的作用。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反對派自完善選制後,已拿選委會及立法會的地區直選及間選議席的減少大做文章,批評選制會令政策向既得利益者傾斜。是故,政府若在高球場收地上讓步,影響的便只是現屆港府的管治威信,還會損害整個新選制的認受性。

    陳凱文  2022-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