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淑明:以數據基建為本 促進數碼轉型

2021-04-20
鄧淑明
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
 
AAA

WhatsApp Image 2021-04-20 at 16.24.01.jpeg

全球不少國家都積極發展智慧城市,以應對社會難題,例如人口老化、住屋供應不足、交通擠塞、空氣污染等問題,香港又可以如何借鑑?

前陣子,我完成了本學年在香港大學任教關於智慧城市的碩士課程。在最後的課堂上,同學分組演示自己揀選的智慧城市案例,並需按六個範疇,即市民、出行、經濟、政府、生活、環境作分析框架,而最終目標是要求案例中有值得香港參考之處。

針對人口老化、醫護不足等問題,同學們指出各大城市都以先進科技解決問題。例如倫敦全面使用網絡平台和人工智能(Al),涵蓋視像問診、配藥、24小時聊天機械人諮詢服務、精神健康心理輔導平台;阿姆斯特丹則以AI辨識醫療影像,並配合虛擬實景(VR)來培訓醫生;而新加坡就運用傳感器傳送實時數據予醫護人員,確保院舍或居家長者日常生活的安全,同時又為長者和殘疾人士提供無人駕駛的交通服務。

總結同學們的演示,各地政府有不同的措施推動智慧城市,但方向都非常一致,就是促進加速「數碼轉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而當中的「地理空間數據」更成為不可或缺的基建。如紐約的《開放數據政策》規定在2018年底,所有公共數據都要在政府的單一平台上公開,以增加施政透明度和促進經濟;新加坡則致力「數碼就緒」,鼓勵民眾擁抱人工智能,並透過分析匿名的出行數據,把擠擁的巴士數量減少逾九成;阿姆斯特丹也開放空間數據,包括實時的公共交通和路況資訊,以推動創新和創業,並鋭意向年輕一代推廣。

反觀香港,政府近年也致力開放數據,並積極發展地理空間基建,不過在推動運用層面仍較被動。我期望當局能借鑑其他地方的經驗,提升我們數碼轉型的表現,讓香港攀上全球領先智慧城市的前列。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印度早在2015年已提出「智慧城市任務」(Smart City Mission),這計劃的目標是要在全國建設100座智慧城市,希望全方位改善基建,從供水、電力、健康、教育,到廢物處理、交通、住屋、數碼政府服務等,涉及項目達七千多個,整體預算高達二萬億盧比(約1,900億港元)。

    鄧淑明  2023-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