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國偉:公屋平均輪候時間再度上升
房委會最新公佈,截至2021年3月底,一般申請者的公屋平均輪候時間再度上升,升至5.8年,創22年以來的新高,迫近1999年3月底當年公屋平均輪候時間6年的記錄。此外,更令人擔心的是,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較上一季度上升了0.2年,升至3.6年,升幅更高,同創22年以來的新高,長者住屋問題更見困難。
筆者對於輪候時間持續上升感到憂慮,過去亦預期平均輪候時間很大機會會繼續上升,甚至會衝破平均6年的關口。在短期內要紓緩公屋供求緊張關係的確相當困難,在未來五年,即2020/21至2024/25年期間,公營房屋的總供應量約為10.1萬間,即平均每年約2萬間,當中約1.4萬間為出租公屋/綠置居,約6,000間為資助出售房屋,而過去5個年度,公屋一般家庭的新申請宗數平均每年約2.1萬宗,計及過去每年平均剩回收約9,000間公屋單位,即新的公屋申請宗數大致與新單位供應相若,實難以消減現時約25萬宗申請的輪候人龍。
在供應量未能增加的困局下,要緩解基層市民住屋的壓力,政府正推行過渡性房屋項目,研究劏房租務管制措施,以及推行現金津貼試行計劃等,這些都是姍姍來遲的措施,但總比上一屆政府已是有所作為了。其中,政府在去年成立「劏房」租務管制研究工作小組,亦已於今年3月底向政府提交了研究報告,立法工作至今仍未展開,筆者作為小組成員之一,既期望政府接納報告,加快立法工作的同時,也能進一步完善報告建議的內容,如降低加租15% 的封頂上限,以及在未來適時檢討租管措施成效,在充份掌握劏房租務數據的情況下,訂立「劏房」起始租金的規定,進一步加強基層市民的住屋保障。
雖然政府於去年表示,已覓得330公頃土地,可在未來十年興建約31.6萬間公營房屋,但首5年的供應仍只得約10萬間,即約20萬間供應放於後5年,即2026/27至2030/31年期間,建屋壓力相當沉重,更較首五年高出一倍,挑戰更大。筆者當然樂見《長策》終能達標,但供應能否趕上,仍未敢抱樂觀。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