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海澄:基建先行應有之義 交通配套不應算到盡
日前,立法會討論興建洪水橋站的計劃,政府預計2024年才動工興建,2030年才落成,造價41億元。然而,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預計首批約4400名居民於2024年遷入,即他們有6年時間沒有大型交通基建配套。即使面對議員批評政府有違「基建先行」策略,運房局局長陳帆更理直氣壯地回應,與其用41億招呼4400個市民,不如使用其他交通工具更有效率,完全漠視4400居民需要。為居民興建基本的交通基建是政府對市民的一種責任,而基建亦不是一時三刻可以完工,亦不會只用數年,筆者對政府的延期興建決定,有極大的保留。
皇后山交通規劃錯配 政府有汲取教訓?
粉嶺皇后山公屋及居屋項目將在本年內入伙,為基交通配套卻招人話炳。龍山隧道是連接皇后山到市區的主要道路,惟當年政府規劃興建龍山隧道時,尚未落實發展皇后山公營房屋項目,導致龍山隧道設計既沒有直接道路或出口接駁至皇后山公營房屋,而且只有兩條行車線。當居民入伙後,所有車輛需由龍馬路駛至雙線雙程的沙頭角公路,之後才可接駁龍山隧道,該段沙頭角公路在繁忙時間必定出現嚴重擠塞。另一邊箱,有機會舒緩皇后山交通的粉嶺繞道東段工程,也將在2025年才落成,即未來3萬人居民入住後,區內四年內並沒有新的交通配套,屆時的交通情況如何糟糕,居民也只能在擠塞中仰天長嘆。
基建規劃莫延遲 錯失時機苦了市民
政府的基建工程超支及延期完成,是政府以至整個社會的痛點,當然需要設立新制度去監督工程進度及估算,但是社會更需要的是長遠及完善的基建規劃。現時,港九新界繁忙時間交通擠塞嚴重,連接新界與九龍、九龍與港島的主要幹道及隧道均長期擠塞,而某些鐵路線乘客量如西鐵線更超過100%,但是政府卻多年仍未能解決。不論是興建十一號幹線、沙田T4號主幹路、屯門繞道工程,均需十年後才落成,即市民仍要飽受現時塞車之苦超過十年,問題徵結在於政府僚思維,缺乏長遠視野。
陳帆認為41億招呼4400個市民6年並不化算,但他卻忘記了6年後使用鐵路的不只是4400個市民,而是所有在該區的3.64萬人。香港房屋短缺嚴重,如果房屋發展加速,居民早於2030年就入伙的話,那麼政府的鐵路工程也可以及時加快嗎?此外,工程延期六年的成本上漲,局方又有否計算在內呢?
說到底,政府要深思的,以長遠目光興建基建服務市民重要,還是以「算到盡」的方法計算成本重要呢?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