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劃生:霍英東創辦「東昇」足球隊的迷思
霍英東創辦「東昇」説法可疑
15年前霍英東先生病逝,那時報章大幅報道他的生平,包括他在體育界的貢獻,其中一件事是他於1950年代後期創辦「東昇」足球隊, 「東昇」是1960年代至1980年代在香港甲組球壇出現的中上游球隊,與愉園同屬愛國陣營,曾出產過不少球星。
霍氏創辦東昇的説法早於1970年代中期已見諸當時的足球刊物 ,他的回憶錄(《世紀回眸: 霍英東回憶錄》,冷夏代筆,名流出版社2010年出版)裏更具體地説明東昇是由霍氏的「卓然」小型足球隊(以他愛將「姚卓然」的名字命名)改名而成,這樣看來,霍氏是東昇的創辦人似是無可置疑的事實。
可是,早前筆者搜集「香港之寶」姚卓然的資料時,發覺霍氏創辦東昇之説可疑之處。姚卓然於1965年加盟剛獲留級的東昇,並充當「大旗手」,負責組班。問題是:霍老一向很照顧姚卓然,待他親如子侄,他辦新球隊,而且於1962年升上甲組,「姚小黑」怎可能不立刻過來幫忙,而要等到1965年,東昇降班又獲留級才來?
「東昇」誕生的歷史考證
東昇1970年代的幹事兼球員陳中最近告訴筆者另外一個故事:東昇其實是一位名叫「謝日昇」的油站老闆所創辦,謝先生擁有大埔道南昌街口的油站,以特許經營權(franchise)方式售賣蜆殼石油。筆者就此事請教球壇名宿黃文偉,他也説是油站老闆創辦東昇。
爲了證實二人的説法,筆者找到1960年的一篇報章體育版新聞,提到東昇會長的名字叫「謝日昇」。另外,足總出版的1961-1962年賽程表登出那時仍在乙組的東昇的廣告,裏面的聯絡地址,並非霍氏的「有榮」公司,而是兩個油站,一個在大埔道南昌街口,另一個位於彌敦道荔枝角道口,名稱是「亞細亞油站」,查「亞細亞火油公司」是當時香港三大油公司之一,代理美國蜆殼石油。報章新聞和東昇廣告是支持油站老闆創辦東昇之説的實質證據。
1960年12月16日的新聞報道顯示東昇會長是「謝日昇」
足總出版的《1961-1962年賽程表》一書中,乙組東昇所登廣告,下面兩個聯絡地址均為「亞細亞油站」,可見謝日昇擁有兩個亞細亞油站的經營權,左邊的彌敦道荔枝角道交界的那油站現已拆卸。
東昇足球隊發源地 – 大埔道南昌街交界的油站,今天仍然存在,不過不再稱爲「亞細亞油站」
既然球隊創辦人是「謝日昇」,而太陽(日)從「東」方「升」起,那麽「東昇」這名字的由來便很容易理解。
謝日昇創辦東昇的經過,根據陳中介紹,是他在一班熱心足球的愛國友人鼓勵之下,委派南昌街油站「大偈」、工業學校畢業的張志威負責組班,經費由謝老闆負擔。張找來的球員有林英傑、阮渭邦、梅永達(門將)等, 沒有經過小型球的階段,一誕生已經是大足球隊,於1960年加入丙組比賽。
東昇與油公司關係
據當年報章透露,一班足球發燒友組成東昇,原本只是為興趣,但至1960年,會内很多人都有意把球隊擴充,會長謝日昇於是命教練楊根保物色好手,定下三年計劃,從丙組打上甲組 。
1962年東昇果然升上甲組,新球季選了一批新職員,大部分是亞細亞火油公司的主任或者工程師:會長謝國英,主席張志威,秘書麥錦均,足球部幕後支持者仍然是謝日昇,義務教練周何祥,球隊並申請加入華人足球聯會 。這支升班馬的球員大部分沿用舊人,個別球員「波底」較佳,而且球季前備戰充分,演出虎虎生威,曾經力逼後來成爲聯賽冠軍的元朗、南華等勁旅。可惜季尾難逃降班厄運,但仍給人深刻印象 。
東昇在乙組一届後,1964年又獲得升回甲組的資格。可是主席張志威對於再升班的前景未感樂觀,他擔心甲組球壇事情太複雜,單單是招兵買馬已經令他感到很困難,寧願留在乙組 。據説會方更擔心的是經費有限(如霍氏是班主,怎會缺資金?),擔心搞得不好變成「升降機」(經常在甲乙組之間升降的球隊),於是有意退出聯賽。可是球員不贊成,集體要求會方擱置此議,提議組「兄弟班」,球員車馬費從門票收入支取,會方無需支付分毫,終於令會方撤回原議 。
東昇在球季開始後,在重任會長的謝日昇努力下,邀得「亞細亞電油站」老闆之一、對足球甚有興趣的李煜答允出掌足球部,而且在西洋菜街尾近花墟球場租了一層物業作爲宿舍 。
霍英東助組巨型班
可是這届東昇最後在聯賽積分榜排名尾二,還是要降班,幸而在成功拉票下,在1965年7月28日的足總執委會會議上獲准留級,成爲足總1956年引進升降班制度後首隊獲准留級的非軍方球隊(1960年陸軍曾獲准留級)。
這時報章爆出消息,霍英東出面支持東昇組巨型班,並命其愛將姚卓然組班 。由此可見,霍英東在這關頭才挺身而出,為東昇救亡,而並非創辦東昇。「姚小黑」邀得多位好手加盟,他們的口號是「每綫一大牌」 – 前綫有姚卓然,中場有陳輝洪,後防有駱德興。這届東昇聯賽排名第六,下一届(1966-1967)甚至進入四强,東昇從此不再做「升降機」,1970年代他們的聯賽成績平均僅次於精工、南華和愉園。
1965年7月30日報道霍英東支持東昇組巨型班的新聞
「有榮」與「卓然」
霍英東醉心足球,不僅組織球隊,還親自下場,小學時已常與同學在校内校外踢足球,中學進入皇仁書院,對足球更加熱愛,常與同學玩得樂極忘形。
1950-1953年的韓戰時期,霍英東做海上運輸生意非常辛苦,體重跌至102磅,為改善健康,他在韓戰結束後,於1954年開始與他的「有榮」公司(1954年6月成立 )的職員踢起足球來。起初不敢去正式的球場,只找赤柱等地的一些偏僻的地盤試脚。後來技術逐漸純熟,建立起信心,便以「有榮」小球隊名義,向其他小球勁旅挑戰 。
在報章上第一次見到該球隊的新聞,是1956年2月他們到訪澳門比賽(他們經常訪問澳門)。「有榮」全盛時期猛將如雲,有姚卓然、黃志强、莫振華、黃文偉、郭滿華等天皇巨星助陣,而且霍老親自下場;據霍氏回憶,那時他們一星期比賽三天,一年下來總共比賽300多場 (筆者按:很多時一天接連比賽兩場)。由於他們人強馬壯,多年來少有敵手,所以被稱爲「長壽班霸」。
其後又有一隊「卓然」隊出現,這時張子岱、陳鴻平、葉錦洪等也加盟。「有榮」和「卓然」究竟是什麽關係?霍英東回憶錄說,因爲不想人家覺得「有榮」是他自己的球隊,同時又想以球星名字吸引更多球員加盟,以及更多球迷支持,於是由「有榮」改為「卓然」。不過筆者訪問了幾位當時效力過兩隊的球星,他們卻有不同的説法,究竟實情如何有待進一步考證。但「卓然」和「東昇」兩隊曾在報章上同時出現(見下圖),亦證明「卓然」改名爲「東昇」一説不能成立。
卓然隊由1963年直至1966年間都有比賽新聞,之後就再沒有消息。陳中說,「卓然」隊於姚卓然掛靴後便解散(姚於1969年退役),而那時霍氏已經注冊成爲東昇甲組球員,再不需要「卓然」這平台。
1965年6月6日報道「東昇」與「卓然」聯袂訪問澳門的新聞
「好波老細」
話説霍英東的甲組處女演出,是姚卓然為東昇組班的這届季尾,1966年4月11日對榜尾傑志的一場例行公事,這時東昇的成績已不足以進入四强,傑志則已篤定降班,當時東昇的陣容如下:
門將:梅永達
後衛:駱德興,黎寳忠
中衛:陳輝洪,葉錦洪,陸國雄
前鋒:阮渭邦,霍英東,黃光亮,姚卓然,林英傑
結果東昇大勝6-1,頭三個入球是由時年43歲的霍氏射入,大演帽子戲法,傑志輸掉三球後士氣崩潰,氣力也不繼,據當年報章分析,東昇鋒將若非著意傳球予霍老闆叩關,自己應射不射,進球應不止此數 。見過霍氏踢球的人都指出,他有脚法,扭波出色,輸送準繩,而且比賽時對方的後防球員一般都不會「去得太盡」,加以霍老身旁有粒粒皆星的綠葉扶持,於是得心應手,故有「好波老細」、「波王東」之稱。
據香港足球史學會的數據,霍英東曾參與的甲組賽事共7場,均為聯賽,包括1965-1966年的3場聯賽,4個入球;1972-1973年3埸聯賽,沒有進賬;1979-1980年,1場(其實是四分之一場)聯賽,沒有進球。
霍氏最後一次在甲組出場是1980年3月26日東昇對市政的聯賽,他在賽前已事先張揚會出場,但只踢半場,結果他在下半場21分鐘才入替張家平,只踢了20多分鐘,這場東昇勝3-1,霍氏沒有入球,這時他已經57歲,可能是香港足球史上頂級聯賽年紀最大的出場球員。
不過他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預備組出場,那年代東昇有四支球隊,甲組一隊,預備組一隊,青年軍兩隊,霍老在預備組除了「過波癮」外,還想發掘有潛質的新秀,而他麾下的愉園和東昇的確為本港足球壇培養了不少人才。
(筆者注:本文目的是尋求歷史真相,並非要貶低霍氏對本港體育運動發展的貢獻,事實上他這方面建樹良多,人所共見,無需牽强地加上一個「東昇足球隊創辦人」的頭銜。)
1974-1975年東昇在香港足球總會注冊的球員紀錄,霍英東之外,另一位球員是綽號「濕手巾」、「孱仔國」的張耀國。這本小冊子蒙陳中先生送贈,僅此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