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健康出發》逾三成抑鬱症出現抗藥性
據估計,抑鬱症患者約佔本港人口的8至10%,即大約有70萬人。當然,有很多患者可能只是輕度抑鬱,但不可忽視的是:比較棘手的「抗藥性抑鬱症」也有不少。
當一位患者確診抑鬱症,醫生一般會處方抗抑鬱藥,讓患者服食一段時間後,若發現抗抑鬱藥有效,便會繼續處方;但若服食一段時間後發覺療效不理想,便可能會轉用另一隻抗抑鬱藥。萬一轉了藥再服食一段時間後療效仍不理想,這類個案便會定義為抗藥性抑鬱症(Treatment Resistant Depression),其實並不罕見,在抑鬱症病人之中大約佔三分之一。
抗藥性抑鬱症的患者,抑鬱情況一般較嚴重,很多時會纏繞著一些抑鬱的思想,心情不好,情緒低落,沒有動力,周身疲累,甚至無故哭喊。基本症狀和一般抑鬱症沒有不同,只是這類患者在用藥後出現抗藥性情況。至於出現抗藥性的原因,醫學上暫時仍未有定案。
幸好,現在還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可幫助患者,例如可加入其他藥物,例如有助穩定情緒的鋰劑,以及其他精神科藥物,又或以2至3種抗抑鬱藥一起使用。若試用了上述方法病情仍沒有進步,現在還有兩種非藥物療法可以考慮:
1. 腦電盪治療——是一個已使用多年的方法,做法是先將患者麻醉,將電極放在他的額頭,然後放出微量的電流,令患者腦部發生抽搐的現象,通常會連續做6至8次。經多年經驗,腦電盪治療是一個很有效,而且備受確認的治療抗藥性抑鬱症的方法。
2. 腦磁激——在外國也使用了一段時間,並經美國食物及藥物管理局(FDA)核准,做法是讓患者坐著,然後醫生將一個有線圈的儀器放在患者頭上。治療開始,線圈會發出磁場,隔著頭骨影響患者腦部,由於抑鬱症是腦部某部分的功能不足,經過腦磁激後可以提升功能,好處是不用麻醉,對腦部的影響比腦電盪治療更輕,病人在過程中完全清醒。每天早上做20分鐘,每星期做5天,連續做4至6星期謂之一個療程,成效相當高,大部分病人的情緒均可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