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莉珊:解決劏房籠屋問題不容好整以暇歎慢板

2021-07-19
楊莉珊
全國政協委員
 
AAA

121212 (3).jpg

「告別劏房、『籠屋』」是中央的決心,也是港人共同奮鬥的目標

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在香港國安法實施一周年研討會的重要講話,描繪了這樣一幅美好圖景:「當我們國家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實現的時候,『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將會是一種怎樣的光明景象?我們期盼那時的香港,經濟更加繁榮,各項事業發展更加均衡,社會更加和諧安寧。特別是現在大家揪心的住房問題必將得到極大改善,將告別劏房、『籠屋』」。這是中央的信心和決心,也是香港全社會共同奮鬥的目標。

中央始終高度重視香港經濟民生,回應香港社會對搞好經濟民生的熱切期待。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主管港澳事務的國務院副總理韓正與港區人大代表會面期間表明,香港的住房問題需要得到解決。他指出,「解決這一問題難度很大,但總要有解決開始的時候」。

去年10月1日是國慶日和中秋節,中聯辦主任駱惠寧出席國慶活動後,到港島和九龍區探望市民,包括到深水埗一個70平方呎的唐樓劏房探訪市民徐天民,與徐天民親切交談。徐天民說,駱主任言談間處處流露對香港基層民生事務的關心:「駱主任同我講,中央政府同香港政府都會諗辦法去解決(香港住屋)問題。」

今年七一,香港中聯辦組織「溫暖關愛進社區」活動,主要領導分赴港九新界,探訪居屋、公屋、劏房市民和新移民、少數族裔等基層家庭,積極推動香港解決市民的關心事、困難事。

人民至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提升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緊緊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這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價值追求和執政理念。這種理念同樣體現在中國共產黨貫徹「一國兩制」偉大事業中,體現在中國共產黨對香港社會經濟民生發展和市民安居樂業一以貫之的關懷關心之上。

劏房、籠屋可堪為香港之恥

面對公營房屋長期短缺、申請設限及排期緩慢的無奈,而樓價的升幅令港人望洋興嘆,再加上經濟轉型失敗,社會流動停滯,工作不確定性高,中產塌落種種因素,助長各類私人租往房旺盛發展,比如籠屋、陽台屋、貨櫃屋、棺材屋、水管屋等,其中劏房已算是「較好」的「居室」了。尤有甚者,香港仍有六千名籠屋床位租客,在地獄般的居住環境中捱日子。

根據統計,現時全港有超過11萬戶基層家庭、逾22.6萬人住在這類狹窄斗室,令人悲嘆! 香港仍有許多居民住在籠屋、板間房、劏房,也有蝸居閣樓、太空倉、天台屋的,還有屈居一個細小床位的。事實上,這樣的基層生活,遠遠不單是土地問題,更是社會問題。

「全港關注劏房平台」的調查發現,劏房不但愈住愈貴,還愈住愈細。有百分4.5%的劏房更住了5人或以上,甚至有部分行政專業人士也需要住劏房。

「全港關注劏房平台」公布2019年香港劏房租金指數,指數不跌反升,香港劏房綜合指數為443,較去年上升7.7%,較2018年同期的全港私人住宅各類單位租金指數上升5.8%為高。劏房租金2018年平均月租4509元,2019年升至5,030元,較2018年上升4.8%。居於劏房的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13,500元,低於全港家庭住戶的中位數25,000元。劏房住客每月於交租後的生活費,只剩下約8,470元。

香港房屋問題為人詬病,本港社區組織協會發放的劏房鳥瞰圖,顯示一家幾口擠在一間狹小房間中,圖片被英國《每日郵報》轉載,英媒形容房間「只比廁所大」,更指香港這個富裕城市的貧富懸殊問題嚴重。在奉行自由市場的資本主義香港,貧富懸殊或許無可避免,但貧的一面絕非沒有底線。在高度發展的香港,仍然有人瑟縮於劏房、籠屋,過着沒有尊嚴、沒有顏色的生活,和高度發達的香港絕不相稱,可堪為香港之恥!

治港者需要認真思考落實對症下藥的決策

香港的住房困境,是香港真正的深層次問題所在。要解決社會深層次矛盾,不是沒有辦法,只是特區政府從來不敢動搖地產霸權的根本利益,一直蹉跎歲月,結果曠日持久,積習難返,愈來愈嚴重。只要港府下定決心,不再維護地產霸權的利益,大量供應土地,房屋問題不難解決。

全國政協副主席、前特首梁振英近期亦頻頻在社交媒體上重申「郊野公園邊陲建屋」倡議,不過當局對此形容為「遠水難救近火」,又指該想法「程序上比其他土地開發程序更難」,還說有些人「幻想很容易做到」。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所指的香港要告別劏房、籠屋, 是一個好長遠的願景,但強調當局開拓土地分秒必爭。

根據政府現行程序,「生地」通過規劃研究和法定程序變成「熟地」,需時大約10年,明日大嶼一類大型填海造地工程,由前期技術研究、完成環評城規等法定程序,再到動工「見地」,需時要花近20年。政府部門繁文縟節太多,審批工作緩慢,劏房、籠屋問題現在就要動手去做,不容好整以暇歎慢板。

香港要告別劏房、籠屋,不僅要解決土地房屋問題,更牽涉到各方面的利益再分配,更需要治港者要從為民眾辦實事的大局出發,認真思考落實對症下藥的決策,提升施政效率,增加土地房屋供應,拓寬公營房屋階梯;另一方面,包括發展商在內的各利益持份者,也要拿出大局觀,各方同舟共濟,真誠溝通、互諒互讓,實現困難共擔、利益共享。若能如此,就沒有解決不了的難題,「告別劏房、籠屋」不是夢。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其實現在世道都是打一場「認知戰」!香港算是在認知戰很激烈的戰場,近20年我們不單只政治的概念曾被扭曲,甚至置業和奮鬥概念也被扭曲!要振興香港市場,首先要確保一些價值觀念得到維護,筆者認為香港的置業概念和奮鬥文化是出了問題,甚至港人對服務的承諾亦不及以前。在這「認知戰」中你扮演甚麼角色?我們見到不少既得利益者的打手,亦有人云亦云的群眾,也有不滿現狀的發洩者,亦有希望從唱淡中得益的投機者,筆者仍然堅守說我認為的真話,至於是否正確,那就交給時間和看官決定了。

    汪敦敬  2023-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