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8日 | 星期三
 

韓成科:落實「港式選舉制度」 沒有必要仰視西方

2021-08-09
韓成科
香港文化協進智庫高級副總裁、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AAA

WhatsApp Image 2021-08-09 at 10.27.02.jpeg

選舉委員會選舉提名期正式展開,這是新選舉制度確立後的第一場選舉。中央確立香港新選舉制度,出發點有兩個:一是如夏寶龍主任在《港區國安法》實施一周年研討會上所指,是要確保「進入特別行政區管治架構的人都必須是愛國愛港者,絕不容許任何一個反中亂港分子通過任何途徑和方式混進特別行政區管治架構,變成管治者。這是一條鐵的底線。」二是通過選舉改革實現「良政善治」。就如在選舉法案在立法會通過後,港澳辦的聲明直指完善選舉制度有利終結以往的選舉亂象,開啟香港良政善治新篇章。這兩個主題正是選舉改革的核心。

在新的選舉制度下,選委、立法會以及特首選舉環環相扣,而選委正是連接三場選舉的樞紐,這次產生的選委既負責提名行政長官候選人、又會參與提名立法會議員候選人並且選出部分立法會議員。所以,這次選委選舉雖然在外界關注度上不及立法會和特首選舉,但對於落實新選舉制度,對於在選舉中落實「愛國者治港」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從現時報名的情況來看,這次選委選舉最大的特點在於去政治化,參選人都有濃厚的業界專業背景,關注的都是業界議題,多提實事少談政治是這次選委選舉一大特點,加上泛民對於參選興趣缺缺,令到這次選委選舉沒有以往的政治攻訐、政治掛帥。事實上,選委選舉的初心從來都是讓業界均衡參與,讓不同聲音得以反映,以業界、團體為主的選委選舉從來都不是黨同伐異的場地。只是近幾屆泛民為了在特首選舉中「造王」,大舉搶攻選委議席,並且以各種政治議題、政治炒作進行選舉工程,令選委選舉變得高度政治化,這顯然不是選委選舉的初心,現在的選舉改革就是要讓選委選舉重返正軌。

中央這次對選舉制度動大手術,志在建立一套「有香港特色的新民主選舉制度」。這樣的選舉制度明顯是有別於西方的一套。但問題是民主是否只此一家,只能跟隨西方的標準,否則就是不民主?民主沒有獨家,更不存在唯一的普世價值。民主作為一種政治制度起源於古希臘,原意是公民直接參與城邦管理,即「人民主權」。但及後民主定義卻不斷被修改,逐漸變成選舉投票,熊彼特說:「民主是一種政治方法。即為達到政治決定而作出的制度安排,其方式就是通過競取人民的選票來獲得作政治決定的權力。」亨廷頓乾脆指:「選舉是民主的本質。」將人民管治變成人民選舉,人民的主權變成人民的選舉權,西方的民主觀何來普世唯一?

況且,一人一票選舉就代表民主嗎?在一人一票的代議政制之下,西方人民就是當家作主嗎?只要看看近年西方民粹主義的興起,看看各國騷亂不斷,市民對政府不滿不斷升溫,已經說明西方的所謂民主根本不是什麼人民作主,政府的管治無能和失敗,更在應對新冠疫情一役中表露無遺。西方多年來通過對民主話語權的掌控,不遺餘力地包裝美化西方民主,論證西方民主的優越性、合理性和普世性,但現在所謂「民主典範」的國家卻是一片混亂,人民怨聲載道,連保護人民的能力都沒有,西式民主已經不再具有道德光環。

香港的政制發展沒有必要仰視西方,更不能照搬某些國家的政制、硬套某些原則。基本法規定香港最終達致「雙普選」,但並不是照炒外國的「雙普選」,而是有香港特色、符合香港憲制秩序、符合香港利益的「雙普選」。可惜的是,有關「雙普選」的討論一開始就走上歪路,泛民爭取的是基本法否定的「公民提命」,並以此作為「真假選舉」的唯一依據,導致香港政制發展一波三折,也引發社會無日無之的爭議。

中央建立的「港式選舉制度」,雖然有別於西方的一套,但卻是符合香港實際、符合香港的整體利益,也有利香港的長遠發展。這套制度能夠從制度上、根本上守護政治穩定和政權安全,也有利於重構行政主導,提升香港特區的管治效能,破解深層次的經濟問題。「港式民主選舉」能夠更好地維護香港社會各界的利益,更好實現功能團體選舉代表界別利益的初衷,真正體現均衡參與。民主是達致良政善治的工具,但近年香港民主卻走上了歪路,在「一國兩制」步入中期之時,「而今邁步從頭越」正是時候。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反對派自完善選制後,已拿選委會及立法會的地區直選及間選議席的減少大做文章,批評選制會令政策向既得利益者傾斜。是故,政府若在高球場收地上讓步,影響的便只是現屆港府的管治威信,還會損害整個新選制的認受性。

    陳凱文  2022-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