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數據:選委應知民心是最大政治
香港完善選舉制度後的首場選舉——選委會選舉即將在本週日舉行,9月11至12日,近千名當然選委、自動當選的選委在全港各區設置超過一千個街站,向公眾宣傳理念、傾聽市民意見。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發現,新選制下的選委會選舉展現出新氣象,深入基層、關心民生的“民心政治”回歸,取代了過去以“民主”為表、以民粹為實的選舉文化,港人希望新一屆選委能夠真正想民所想、為民謀利。
通過大數據詞頻關注度分析發現(如圖1),相較於5年前上一屆選委會選舉,此次選舉的一個最大輿情特征就是旗幟鮮明地強調維護國家安全、“愛國”成為當仁不讓的主旋律。“民主”一詞的關注度權重雖然降幅最大,但基層、民生、治理、民心等關鍵詞的增幅卻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另如圖2所示,此次選委選舉的最大關注點,是首次設立的資格審查委員會,貫徹愛國者治港原則排名第二,與此次完善選舉制度的重點相一致,而涉及傾聽基層民意、解決民生問題的關注度合計佔比也達到近三成。
上述輿情變化特徵完全在情理之中,主要原因在於,完善後的新選制充分體現了“愛國者上、攬炒者出局”的精神,粉碎了過去一個時期反中亂港勢力覬覦透過選舉滲入體制、搞亂香港、顛覆政權的圖謀。亂港勢力長期打著“民主”旗號,卻行民粹政治之實,選舉文化屢屢被激進思潮裹挾,香港民意訴求與經濟民生問題被政治化、兩極化。隨著選舉制度的完善、資審會的設立,本屆選委會選舉將是止暴治亂後的大破大立之舉,令香港政治文化煥然一新。
當民粹政治退潮,真正的民生訴求就會浮出水面。如圖3所示,對基層經濟民生問題的關注貫穿此次選委選舉,且明顯高於5年前上一屆選舉同期水平。尤其在近一個星期內,涉及基層經濟民生議題的關注度已經佔據選委選情的60%,這與9月11至12日當然選委以及已自動當選的選委連續在全港各區擺設1000多個街站的活動密不可分。如圖4所示,在選委街站的關注點中,港人要求兩地盡快通關的關注度高居第一,並大幅超過其它各類基層經濟民生訴求。在一連兩日的選委街站活動期間,無論是線下的面對面溝通,還是線上的網民評論,“要通關”、“快通關”,幾乎成為一邊倒的民意訴求。許多港人希望選委能夠為他們向上溝通,可見通關問題已經成為牽動整個基層民生經濟和香港市民感情的“痛點”,這股強烈民意正通過此次選委選舉迸發出來。
此次選委選舉的另一個亮點,在於具有基層色彩、國家元素的選委或選委候選人,得到了更多社交媒體的關注。如圖5所示,在最受社交媒體關注的5位選委或選委候選人中,除了曾作為直選“票后”葉劉淑儀來自立法會議員界別之外,李梓敬、高志森和陳穎欣都來自完善選制後增設的基層社團、全國性團體香港代表的新界別,而霍啟剛則是來自港區人大政協界別。由此可見,當新一屆選委產生後,他們如何傾聽和反映基層民意、切實紓解民生之困,又如何對接國家發展戰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勢必成為香港市民的關注點、期待點,也是他們肩頭的重任。
中評智庫認為,所有選委都應該深刻體會到: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此次選委會選舉過程中湧現出的民生訴求和民意關切,試出了人心向背。得民心者得天下,由愛國者構成的新一屆1500名選委會成員,務必要擔當起聯繫社情民意的紐帶,繼續完成立法會選舉與特首選舉的歷史性任務。今後也要積極監督和引導特區政府破解發展難題,不辜負香港市民的殷切期盼!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中評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