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香港:擁抱大灣區 香港也劃一個圈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發佈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之後,引起社會各界廣泛討論。其中最感奮人心的,當推在新界打造「北部都會區」。
面積僅約一千平方公里,總人口逾七百萬的香港,如今要推出三百平方公里,可容納二百五十萬人居住的北部都會區。無論以任何標準來衡量,此舉都堪稱大手筆,規模不僅遠超開埠初期英國殖民者大興土木的「女王城」,氣勢亦完勝上世紀下半葉港英政府推動的「衞星城」。
思考香港編輯部早在今年八月就撰文發出「香港能否打造經濟發展第二中心?」的叩問。如今看來,特區政府正如我們所期待的,城市規劃跳出了「中環視角」,在維多利亞港兩岸的港九之外,亦即在新界北「再畫一個圈」,徹底打破了近二百年來香港「南重北輕」的城市空間格局。
中環一直被視為香港資本主義的心臟,其中心地位從來不受質疑。與深圳接壤沿線橫空出世的第二個CBD,必將成為香港再創輝煌的第二個經濟增長極,其戰略意義無可估量。
房價全球稱冠,是香港長期實施以土地控制為主導的發展策略的結果。「劏房」、「籠屋」不僅是本港創造的詞彙,亦是全球最為窘迫的住房現實的寫照。目前約有二十萬港人租住這類泊車位大小的「納米空間」,實乃香港之恥。
人人皆說「香港土地奇缺」,但佔香港九成面積的新界,卻有大量棕地、農地、綠地長期閒置「曬太陽」。特區政府是時候展示魄力與擔當,突破舊體制的制肘,急民之所急,提高管治效率了。
在北部開發第二個CBD,還有另一個深層意義,就是與一河之隔的深圳實現無縫對接。換言之,香港勢將結束「北望神州」的歲月,而是拉開了全面、直接融入國家發展戰略的序幕。此態勢應被視為香港更深刻的回歸,是香港邁向以「一國」為戰略導向的「兩制」的開始,是名副其實的「一國兩制」2.0版本。
當然,願景與現實是兩個不同概念,有心還要有力。林鄭月娥的施政報告長達55頁,但涉及發展北部都會區的舉措較為空洞,「怎麼做」、「做多久」着墨不多。當中更有許多「硬骨頭」要啃,譬如收回原住民或發展商囤積居奇的土地,是非常敏感的問題,必須要在保護私有產權和發展剛需取得精妙平衡。動既得利益者的奶酪,從來不容易。
但無論多麼棘手,發展就是硬道理。而且,「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房屋短缺是香港社會最不穩定因素,必須盡快「拆彈」。國家主席習近平說「擼起袖子加油幹」,才是特區政府管治團隊應有的氣魄和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