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商務優先不合理

2021-12-08
文武
學研社成員
 
AAA

 shutterstock_1797427198.jpg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本月7日表示,與內地恢復免檢疫通關已有進展,但通關日期要待中央最終決定,當局正籌備通關工作,包括通關初期會實行配額制,而本港作為經濟體,有需要優先處理有經濟需要的人來往。恢復免檢疫通關是社會的普遍需求,但特區政府落實配額制有限度通關時,竟然商務優先,只照顧商務人士的需求而忽略更大多數市民的需求,這種政策取向並不合理,從中亦凸顯政府長期存在施政偏差,有必要加以糾正。
受疫情影響,香港與內地通關受阻已近兩年時間,對社會經濟民生的影響巨大。導致這一情況,主要是特區政府的防疫、抗疫措施,未能取得內地的信任,而非市民做得不好。市民要求通關的呼聲強烈,特區政府才在防疫抗疫措施上做出調整,但往往是計劃趕不上變化,「港康碼」幾經掙扎才剛露面,又出現了Omicron的新變種病毒,到底是否真的能如特首所言,在短期內落實有限免檢疫通關,其實市民仍然半信半疑。抗疫一戰,特區政府並未能爭取到市民更大的信任。
特區政府在防疫抗疫措施上存在的不足,產生的後果卻要由全體市民承受。接近兩年未能與內地正常通關,對香港社會的影響是巨大的,香港的經濟運作與內地關係緊密,未能正常通關令許多行業大受影響;香港社會與內地的關係也十分緊密,通關受阻,令許多家庭被分隔兩地,苦不堪言。
社會上要求盡快恢復通關的呼聲高漲,這種呼聲也已經形成一股不可以忽視的民意壓力,而在恢復通關初見曙光之時,特區政府卻提出商務優先的政策取向,實在令市民大感失望,令廣大市民感到未能受到政府重視。雖然特首已表明,也會爭取開放部分配額給予不屬於商務、公務需要,但有逼切需要人士,不過,筆者相信,這樣的施政取向不能取得市民的廣泛認同。
因特區政府防疫抗疫措施失當,而導致香港與內地未能正常通關,受影響的並不只是商務人士,特首及特區政府又憑甚麼認為商務人士所受的影響更大,而需受到優先的照顧呢?又有甚麼理由無視許許多多分隔兩地家庭的通關需求呢?
特首以本港作為經濟體為理由,優先處理商務人士的通關需求,理由也不成立。香港與內地未能正常通關,但並不是絕對不能通關,只不過是要求進入內地的人,須接受21天的檢疫措施。有需要的人,其實仍然可以往返於內地與香港,只不過是要付出較高的成本而已,包括時間上的成本和金錢上的成本。
對於商務人士而言,這些成本並非完全不能承受。今日社會,隨着電子商務的普及,商家已經可以透過電子商務處理很多實務,解決很多困難,並且大幅度減少了成本,剩下的一點必須親身前往解決的事務,絕大部分商家也完全有能力自行解決。事實也已證明,過去近兩年的時間,兩地未能正常通關,但香港的經濟運作並沒有完全停滯,大部分商家都可以自行應對,解決實際困難,而最受影響的旅遊、零售和飲食業,僅靠配額制通關,也是根本解決不了問題的。
相反,對於一些普通市民來說,21天的檢疫隔離,可能就是一座無法逾越的大山,只靠自己根本無可能解決問題。因此,從實際的角度看,應該得到優先照顧的,不應該是商務人士,而是分隔兩地的家庭,經濟上有困難的市民,以及有需要的弱勢社群。
商務優先反映出特區政府的施政理念存有重大偏差,也是香港許多長期未能解決的深層次矛盾的重要源頭。特區政府應該是全港市民的政府,而非向商家傾斜的政府。在施政理念上,應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平衡社會不同的需求,損有餘而補不足,才能夠真正解決香港社會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實現良政善治。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