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卓立:在「疫境」逆風而行 締造文化之都力量

2022-01-12
張卓立
自由身媒體及戲劇工作者
 
AAA

 5.jpg

第五波新冠肺炎疫情來襲,戲院、展覽和表演場地又再關閉,演唱會在更早之前宣布取消,這一年來稍為和樂的氣氛又瞬間消失。回想起去年第三、四波疫情,場地關閉催生出許多網上表演,反而成為一股促使文化工作者追求新嘗試的動力。

的確,作出新嘗試不是容易的決定。有人會欣賞這種突破精神,但同時新嘗試又很可能難以得到觀眾共鳴,風險總是存在。不過,若想香港變成「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這是必須要踏出的一步,這次疫情可以視之為一個契機。

常言道:藝海浮沉。這是市場的問題、心態的問題。市場的問題太複雜,難以三言兩語講得清。至於心態層面,我覺得,從事創作也好,表演也好,傳播也好,都是一份工作,就如當警察、老師、醫生、工廠工人一樣。我們並不能要求每天的工作都是完美,唯有總結經驗,將來做得更加完善。尤其是文化工作,並沒有所謂的「關鍵績效指標」,只能日積月累透過不同嘗試,周而復始創作,才會模索到知音人在何方。

回想起小時候寫劇本,花了不少精力和功夫,一下子就被同學給否定;寫歌詞,10分滿分老師只給4分剛剛合格,從此久久沒有再嘗試做創作。長大之後明白到,日益精進技巧固然重要,但也要考慮到有沒有運氣遇上對的受眾,能不能夠透過一次又一次出新作品融化受眾的心,這些因素同樣重要,不能因為一兩次嘗試得不到掌聲而放棄。

WhatsApp Image 2022-01-12 at 09.53.37.jpeg

(作者提供圖片)

創作者要成功,就要不斷地創作,同時思考創造獨特風格。所謂「知音難求」,時間一久就會發覺,即使有眾多掌聲或者網上的點讚也好,都及不上一群付出真情欣賞看你作品的人那樣感覺踏實。

所以,場地關閉,已不再是要停下來的理由,相反是踏實「關上房門做事」的時候。只有不斷創作,才可找到自己的知音。

作者電郵: cheung_cheuk_lap@hotmail.com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科技可以把文化作品開拓新的發表渠道,發展新的呈現方式,不管未來文化產業路向是甚麼,創作者的激情和心思,才是文化創作百花齊放的根本,不要被炒作之風沾染,也不要輕易失意於一時起伏。

    張卓立  2022-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