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柏:李嘉誠賣英國資產,不見得與俄烏衝突有關
近日,長和系賣掉英國的資產,內地網民紛紛認為李嘉誠被俄烏局勢嚇怕,蝕賣英國千億資產。
筆者認為,內地媒體、時評人及網民等的說法,並不正確,理據如下:
俄烏戰局下,歐美政府凍結俄國富豪私人財產,完全抵觸了西方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經濟的基本信念。這明目張膽的掠奪,確實讓全球的投資者響起警號。可是,內地富豪有這種擔心,但普遍香港富豪卻無此世界觀;特別是第2至第3代香港富豪,他們一般而言對環球政治的敏感度,都沒有內地富商這般敏銳。
本年度,李嘉誠總共已賣掉約253億美元的英國資產,帳面總計已大賺130億美元,並非內地網民所說的「蝕讓」。傳統以來,李嘉誠都會進行大規模的資產配置;大手買入,一段時間後再大手賣出。例如,由2013至2018年間,在內地政府嚴控內房,並提出「三條紅線」的概念之前夕,據報李嘉誠已拋售逾1,300億美元的中國資產,並投資英國公用事業。現在,李嘉誠再次大手拋售英國資產,亦符合集團一貫以來的作風。
多年以來,長和系的「生意模式」是怎樣呢?其中一項特質,就是以會計作為管理核心,不斷以財技進行低買高賣的動作,並以合夥經營、整合及分拆等方式,透過資本市場進行集資及發債,取得流動性和轉嫁風險。值得一提的是,於80年代中至90年代初,李嘉誠亦曾大力投資加拿大及歐洲。於2000年左右,還曾轟動一時的「賣橙」,最終把1,000億元盈利投放在歐洲的3G業務。多年來,長和系的「經營模式」都沒有明顯的大改變。
當然,李嘉誠於近年大力投資英國,卻遇上2020年的「脫歐」及英鎊出現貶值的情況。儘管據報今次出讓的英國資產使集團大賺130億美元,但這又是否已經全盤考慮了這幾年間的匯率變化呢?至少,今次長和系的「賣資產」,就算帳面上大賺,其轟動性已比不上20年前的「賣橙」。長和系的「低買高賣」示範,只算是做對了一半。
為何長和系出售資產呢?現時資料太少,我們只能作出一些猜測。例如,長和系手上的英國資產皆是3G、4G、通訊鐵塔及碼頭等一些工用資產,當然還有物業。以電訊資產而言,集團一直採取「善價而沽」的策略,在5G或6G正式大規模降臨英國及歐洲之前,慣性便會先出售部份或全部的「舊技術」,並把資金投放在「新技術」。至於碼頭及物業類,這些一直都是容易獲得融資的資產類別。在新冠肺炎疫情下,金融市場亦授到嚴重的衝擊,抵押集資及以不同財技方式變現的難度大增;疫情對碼頭及供應鏈業務亦會造成打擊,如果集團有需要取得更多流動資金,直接把優質項目賣掉,將會是一個最合理及可行的選項。
最後,李嘉誠已年逾九旬,近年深居簡出,退居幕後;我們再參考李家第二代掌舵人李澤鉅所言:「做生意始終有買有賣。」這種以買賣為主的「生意模式」,正是長和系的一貫作風。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